缩略图

电气自动化设备中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研究

作者

章春伟 王冲

1.420381199408236230 2.210922199003251217

一、引言: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与故障挑战

随着工业 4.0 的推进,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制造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我国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 1.8 万亿元,设备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但复杂的系统结构也导致故障发生率居高不下。例如,某汽车生产线因 PLC 控制器故障导致停产 2 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超 50 万元。传统的事后维修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效生产需求,如何通过精准故障诊断与科学维护技术降低设备停机率,成为工业领域的关键课题。

二、电气自动化设备常见故障类型及成因分析

(一)电力系统故障

· 电源异常:变压器绕组短路、断路器接触不良等导致电压波动,如某钢铁厂因电源谐波干扰引发变频器误动作,占设备故障总数的 23% 。

· 线路故障:电缆绝缘老化、接头氧化等造成短路或断路,尤其在潮湿环境中故障率更高。

(二)控制单元故障

· PLC 故障:程序逻辑错误、模块硬件损坏(如 I/O 模块烧毁),某化工企业因PLC 程序漏洞导致阀门误操作,占控制类故障的 41% 。

· 传感器失效:温度、压力传感器信号漂移或中断,导致系统误判,如数控机床编码器故障引发定位偏差。

(三)执行机构故障

· 电机故障:轴承磨损、绕组过热(如三相异步电机缺相运行时温度骤升),某纺织厂电机故障占设备维护量的 35% 。

· 机械传动故障:齿轮箱异响、联轴器松动等,常由润滑不足或过载引起。

三、传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与局限

(一)感官诊断法

通过目视(如观察设备发热变色)、耳听(异常噪音)、手触(振动幅度)等方式判断故障,适用于初期简易排查。例如,维修人员可通过电机运转异响判断轴承磨损,但对隐蔽性故障(如内部绕组短路)难以识别。

(二)仪器检测法

· 万用表与示波器:测量电压、电流波形,检测线路通断,某电厂通过示波器发现变频器输出波形畸变,定位到IGBT 模块损坏。

· 红外测温仪:监测设备温度场分布,如变压器套管过热时温度可达80% 以上,但无法定位内部细微故障。

(三)逻辑分析法

基于设备控制原理图,通过信号追踪(如 PLC 输入输出状态检查)排查故障。某流水线传送带不运转时,可通过逻辑分析确定是传感器未触发还是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但对复杂系统需耗费大量时间。

四、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一)基于大数据的故障预警

利用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如电流、振动频率),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如 LSTM 神经网络)建立故障预测模型。某车企冲压车间应用该技术后,设备故障预警准确率达 92% ,提前维护使停机时间减少 60% 。

(二)振动分析与故障识别

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采集电机、齿轮箱等部件的振动信号,结合频谱分析(如FFT 变换)识别故障特征频率。例如,齿轮点蚀故障会在频谱图中呈现特定的边频带,某风电企业应用振动分析技术将齿轮箱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至 89% 。

(三)人工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 专家系统:整合行业专家经验,构建故障知识库与推理规则,如某石化企业的DCS 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可快速定位调节阀故障原因。

· 深度学习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设备图像(如配电柜内部元件老化图像)进行识别,某变电站通过视觉识别技术检测出 91% 的接头氧化故障。

五、电气自动化设备维护技术优化策略

(一)预防性维护体系构建

· 定期巡检标准化:制定设备巡检清单(如每周检查电机轴承温度、每月测试绝缘电阻),某电子厂通过标准化巡检使设备故障率下降 37% 。

· 状态监测制度化:利用 SCADA 系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参数,设置预警阈值(如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值 110% 时报警)。

(二)维护技术创新应用

· 智能润滑系统:根据设备运行状态自动加注润滑油,某冶金厂连铸机应用该技术后,轴承寿命延长2 倍。

· 远程运维平台:通过 5G 网络实现设备故障远程诊断,如某工程机械厂商的远程运维系统,使售后响应时间从48 小时缩短至2 小时。

(三)维护管理数字化转型

引入运维管理软件(如 EAM 系统),实现维护计划制定、备件管理、故障数据统计的数字化。某汽车厂通过 EAM 系统分析故障数据,发现 PLC 模块散热不良是高频故障点,通过改造散热风扇使故障频率降低75% 。

六、典型案例分析:某钢铁厂轧机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

(一)故障现象

轧机主电机在高速运转时频繁跳闸,传统检测未发现明显异常,导致生产线多次停机。

(二)诊断过程

1. 振动检测:使用便携式振动分析仪采集电机轴承座振动信号,发现108Hz 特征频率(对应轴承外圈故障频率)。

2. 油液分析:提取润滑油样本,检测到铁屑含量超标,确认轴承磨损。

3. 根因定位:进一步检查发现轴承润滑通道堵塞,系液压系统污染所致。

(三)维护优化

· 更换磨损轴承,清洗润滑系统,加装高精度滤油器;

· 建立油液定期检测制度,每季度采样分析;

· 在电机轴承座安装在线振动传感器,实时监测运行状态。

(四)实施效果

改造后轧机跳闸故障彻底消除,轴承更换周期从6 个月延长至18 个月,年节约维护成本约120 万元。

七、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电气自动化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技术正从“事后维修”向“预测性维护”转型。传统诊断方法在简易故障排查中仍具实用性,而智能诊断技术(如大数据分析、AI 模型)已成为复杂系统故障定位的核心手段。科学的维护策略(预防性维护、数字化管理)可显著提升设备可靠性,降低运维成本。

(二)未来展望

1. 技术融合:5G、边缘计算与故障诊断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设备状态实时云端分析;

2. 诊断智能化: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预测模型将更精准,预计 2030年复杂系统故障预警准确率可达 95% 以上;

3. 维护无人化:机器人巡检与自主维护技术在高危场景中的应用将逐步普及。

参考文献

[1] 王新民 , 李建军 . 电气自动化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J].电力自动化设备 , 2022, 42(3): 1-8.

[2] 张国庆 , 刘宏伟 . 基于振动分析的电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J]. 电机与控制应用 , 2021, 48(10): 65-71.

[3] 陈志强, 赵 明. 大数据在工业设备故障预警中的应用[J]. 制造业自动化 , 2020, 42(7): 132-136.

[4] 刘 洋 , 孙 鹏 . 智能维护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 [J]. 自动化仪表 , 2019, 40(5): 89-93.

[5] 周 峰 , 吴 敏 . 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设备故障诊断方法 [J]. 控制与决策 , 2018, 33(12): 2129-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