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起重作业安全控制与管理
邵士全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 辽宁大连 116319
引言
起重作业在工业制造、建筑施工、港口物流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复杂性和风险性决定了安全控制与管理的极端重要性。每一次起重作业都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构建和完善起重作业安全管理体系,不仅是法律法规的严格要求,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本文通过对起重作业的作业前检查、吊装方案制定、吊装规范操作和作业后检查等各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实践进行剖析,旨在为行业内提供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参考框架。
一.作业前检查
1. 作业人员检查
首先深入核实作业人员的备案情况,包括其专业资格、培训记录、操作经验及证件有效期,特别关注起重指挥(司索)、行车司机、手拉葫芦操作等关键岗位人员的资质。
确保起重指挥穿戴符合标准的反光背心,监护人佩戴醒目的监护袖标,以提升作业现场的辨识度和信息传递效率,保障作业指令的准确执行。
如在某建筑工地,因起重指挥认为工作简单,而无证指挥,导致在起重作业中发出错误信号,造成吊物坠落事故。因此起重指挥人员需经过审核和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2. 作业区设置与管理
根据起重作业的具体需求,参照 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精确设定作业区域范围,并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配备专职监护人员监控作业动态。
在作业区域周边设置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特别是对于门、通道、错层等易被忽略的区域,采取强化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确保作业区域内人员的安全站位,避免落物打击和坍塌风险。
如一起发生在港口物流区的起重事故,是由于作业区域未设置明显警示标志,非作业人员误入,被吊起的集装箱击中。因此起重作业需加强区域隔离措施和监护,确保作业安全。
3. 起重设备和吊索具检查
起重作业前,司机需对行车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行车路径畅通无阻,制动系统灵敏可靠,限位安全装置有效运行。
起重司索人员严格核实吊索具的合法性,包括其在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证明,标识清晰且与待吊物件的规格、重量相匹配,对任何有疑虑的吊索具坚决予以替换。
对于设备自带的特殊吊索具,如存在安全隐患或不符合现行标准,应立即使用经过检验的合格吊索具进行替换,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吊带受损。
如在一家制造企业,使用未经检验的自制吊索具进行重型设备吊装,吊索具断裂导致设备坠落,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企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吊索具检验制度,确保所有吊索具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二.吊装方案制定
针对大件物品或高风险吊运任务,必须编制详细的《大件物品高风险吊运安全检查表》,对吊装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确认。
对于特殊吊运情形,如吊笼载人或危险化学品的吊装,需单独通过安全管理部门的特殊吊运申请审批,并附上详细的吊装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作业人员的配置、专用吊索具的选择、起重机的选用与布置、物件捆绑固定方案和应急预案等。
如某大型工程项目在吊运超大构件时,未经过仔细的核算和编制详细的吊装方案,仅凭起重指挥的经验进行,导致吊装过程中起重机超载,险些倾覆。因此,根据风险分级,评估和制定方案,是确保吊装作业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吊装规范操作
1. 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强化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五点式安全带,并确保安全带挂点位置安全可靠,同时设置防坠落生命线系统。
根据现场作业需求,提供稳固的工作平台或脚手架,并配备必要的工具袋,防止工具和材料高空坠落。
如在某桥梁施工起重作业中,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带,从作业平台滑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均严格遵守高处作业的安全规定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2. 物件装车及封车
物件装车前精确计算重心位置,并采用合理的装载方法,确保物件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如手扳葫芦等。
封车时使用符合标准的捆绑材料,对大型或特殊物件增加辅助支撑,防止运输途中发生移位或倾覆,如手扳葫芦加吊带的方式。
如某物流公司在运输大型设备时,因封车不牢固,设备在运输途中发生移位,导致交通事故。因此,需根据设备结构,采取正确的封车方法。
3. 支垫和堆放要求
起重作业现场,需严格限制枕木的使用层数和方式,确保支垫稳固,避免因地基软化或支垫不当导致的安全事故。
若有不规则物件,应采取定制化支撑方案,保持其平衡状态,严禁将物件堆放在可能危及电气线路、管道安全或影响通道畅通的位置。
4. 吊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吊运过程为起重作业的重点关注点。应严格执行试吊程序,检查吊点、吊索具及起重设备的负荷情况,确保一切正常后方可正式起吊。
试吊过程中应同步目视检查被吊物下方是否有易脱落的物品,对吊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异物坠落风险进行评估,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直至确认安全。
吊运过程中保持低速平稳,避免急停急起,严禁吊物从人员上方经过,特别是在空间受限区域,应加强现场协调与指挥,防止人员受伤和设备损坏。
如在某造船厂,吊运过程中因起重机操作不当,吊物摆动过大,击中周围设施,造成设备损坏。因此,人员需操作培训和现场需安装规范操作,现场起重作业过程方可安全进行。
四.作业后检查
1.被吊物检查
在现场起重作业执行后,起重作业人员应仔细检查被吊物吊出后是否存在遗留的松散物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发现问题及时清理,并对下方作业区进行安全交接,确保无风险后解除作业区域封锁。
2.行车和吊索具处理
行车作业完毕后,将吊钩升起至安全高度,行车停放在指定位置,并切断电源,确保行车处于安全状态。
对使用过的吊索具进行清洁、检查,妥善存放,对损坏或达到报废标准的吊索具及时进行处理,更新记录。
五、结束语
起重作业的安全控制与管理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和人员设备安全的基础。通过全面的作业前准备、规范的作业过程控制、严谨的作业后检查,结合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可以有效降低起重作业的风险,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未来,随着智能监控、远程操作等新技术的应用,起重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因此,企业应持续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优化作业流程,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共同营造安全、高效的作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吕刚峰 . 特种设备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与风险分析 [J]. 冶金与材料 ,2024,44(8):157-159
[2] 黄奇志 . 起重吊装过程的安全控制与设计实践 [J]. 冶金丛刊 ,2013(1):40-45
[3] 林广章 . 起重作业典型隐患与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J].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 A,2023(8):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