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过程视角下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研究

作者

夏鹏鹤

210921198710225754

一、引言:全过程造价管控的现实意义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加剧与原材料价格波动常态化,传统静态造价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全过程造价管控以项目全生命周期为脉络,通过动态跟踪与实时调整实现成本的精准控制。据《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2023 年度报告》显示,采用全过程动态管控的项目较传统模式成本偏差率降低 40% 以上,而国内部分省市如广东、浙江已将动态管控纳入省级造价管理规范。“双碳”目标下,绿色建材应用与施工工艺革新进一步推动造价管理向动态化、精细化转型,因此,构建全过程视角的动态管控体系具有显著的现实需求。

二、全过程视角下造价动态管控的阶段划分与核心任务

(一)决策阶段:造价管控的基础锚定

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误差直接影响后续成本控制精度。此阶段需重点关注:

• 可行性研究深度:通过工程量清单前置模拟与市场调研,对土地成本、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进行多维度比选。例如,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在决策阶段采用 BIM 技术模拟不同户型配比的成本效益,使投资估算准确率提升至 ±10% 以内。

• 风险预控机制:建立物价波动、政策变更等风险数据库,如 2022年建材价格上涨周期中,提前纳入钢材、混凝土调价系数的项目成本超支率降低 25% 。

(二)设计阶段:造价管控的源头优化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 70% 以上,动态管控需聚焦:

• 限额设计与价值工程结合:按决策阶段投资估算分解成本目标,通过功能 - 成本匹配分析优化设计方案。某医院项目通过优化门诊楼玻璃幕墙选型,在保证采光效果的前提下降低造价1200 万元。

• 设计变更动态管理:建立设计变更分级审批制度,采用三维建模可视化技术提前预判变更影响。数据显示,采用 BIM 协同设计的项目,设计变更率较传统模式减少 35% 。

(三)施工阶段:造价管控的执行核心施工阶段是成本发生与偏差纠正的关键环节,需强化:

• 工程量实时计量与签证: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现场施工进度、材料消耗进行动态监测,某地铁项目通过混凝土浇筑实时计量系统,减少材料损耗超支180 万元。

• 合同价款动态调整:依据工程所在地造价信息发布的人工、材料价格指数,按合同约定周期调整结算价款。2023 年某桥梁项目因钢材价格波动触发调价机制,挽回成本损失860 万元。

(四)竣工阶段:造价管控的闭环验证竣工结算阶段需重点解决:

• 工程量清单闭合性审核:通过无人机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复核实际工程量,某体育馆项目利用激光点云技术发现图纸与现场差异,核减虚报工程量 3.2%

• 成本后评估体系:对比分析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建立项目成本数据库。如某房企通过后评估发现精装工程变更率过高,后续项目采用预制装配工艺使成本偏差率下降至 5% 以内。

三、全过程动态管控的现实挑战与矛盾解析

(一)参建主体协同机制缺失

业主、设计、施工、造价咨询等主体数据孤岛问题突出,传统管控模式下信息传递延迟率达 40% ,某综合体项目因设计变更信息滞后导致施工返工,增加成本350 万元。

(二)动态数据采集效率低下

人工计量方式难以适应实时管控需求,如传统钢筋下料核算需 3 天 /栋楼,而采用 AI 算量软件可缩短至 2 小时 / 栋楼,数据时效性差异直接影响成本纠偏响应速度。

(三)风险预警体系滞后性明显

现有预警多基于历史数据建模,对突发因素(如 2021 年能耗双控导致的建材供应短缺)响应不足,某厂房项目因此类事件导致成本超支15%c

四、全过程动态管控的优化路径与技术创新

(一)构建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

• BIM+ 区块链技术融合:通过BIM 模型承载全专业造价数据,利用区块链实现变更签证的不可篡改存证。某会展中心项目应用该技术后,结

算争议量减少 60%

• 实时数据中台建设:集成进度、成本、资源等数据,自动生成成本偏差预警。如某市政项目中台系统实时监测到混凝土价格超阈值,提前启动备选供应商招标,节约成本92 万元。

(二)强化全要素动态计价体系

• 大数据价格预测模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分析 10 年以上建材价格波动规律,某省造价站建立的钢筋价格预测模型准确率达 85% ,为项目调价提供数据支撑。

• 绿色造价动态调整机制:将碳排放成本纳入计价体系,某超低能耗建筑项目通过光伏板装机容量与碳减排收益的动态测算,优化设备选型节省造价780 万元。

(三)完善风险动态响应机制

• 情景化应急预案库:针对政策变动、自然灾害等场景建立分级预案,某沿海项目提前启动台风季材料储备预案,减少停工损失430 万元。

• 保险联动管控模式:引入工程一切险与造价波动险,通过保险工具转移部分风险,某PPP 项目因此类保险的覆盖降低成本损失率 28% 。

五、典型案例:某超高层写字楼全过程动态管控实践

(一)项目概况与管控目标

该项目建筑面积 18 万㎡,预算造价 12.5 亿元,目标成本偏差率⩽3% 。采用“三阶段九节点”动态管控框架,将 BIM 技术与项目管理平台深度集成。

(二)关键管控措施与成效

• 设计阶段:通过参数化设计优化核心筒结构,减少混凝土用量 1.2万 m3 ,节约造价1560 万元;

• 施工阶段:利用物联网地磅系统实时监控材料进场量,钢材损耗率从 8% 降至 5.2% ,节省成本 890 万元;

• 竣工阶段:三维扫描复核装饰工程工程量,核减虚报金额470 万元。项目最终实际造价 12.38 亿元,偏差率 1.04%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8 个百分点。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全过程视角下的工程造价动态管控需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通过阶段化精准施策、数字化技术赋能与协同机制构建,实现成本的实时追踪与纠偏。案例表明,动态管控可使造价偏差率控制在 3% 以内,较传统模式提升管理效能 40% 以上。

(二)未来展望

随着建筑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动态管控将向“ AI 预测 - 自动纠偏”方向升级,如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周期成本模拟。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动态计价法规体系,推动全国统一的造价数据平台建设,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尹贻林 , 李玲 . 全过程工程咨询视角下的造价管控创新 [J]. 建筑经济 , 2022, 43(11): 1-7.

[2] 何清华 , 陈勇强 . BIM 技术在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工程管理学报 , 2021, 35(6): 12-17.

[3] 马楠 , 王雪青 . 基于大数据的工程造价动态预测模型构建 [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2020, 40(9): 2348-2356.

[4] 张红 , 刘洪玉 . 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动态管控研究 [J]. 清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19, 59(12): 1035-1041.

[5] 吴佐民 , 邓铁军 .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的关键技术 [J]. 建筑技术 , 2018, 49(10): 1093-1096.

[6] 严玲 , 尹贻林 . 全过程造价管理中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 [J]. 中国软科学 , 2017, (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