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作者

何泽军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第二中学 663416

作为基础自然科学的物理,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才能至关重要。但在初中阶段,物理常常被学生视为难以理解的抽象学科,这导致他们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填鸭式教育,往往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进而影响了教学成效。相比之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将深奥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建出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自发地进行探索和积极地思考,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习成效。因此,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1 创设趣味实验情境,激发探索求知热情

物理教学中,实验环节占据着核心地位。通过设置有趣的实验场景,学生能在直观和生动的实验中体验到物理学的神奇,从而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以“大气压”为例,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倒置杯子实验”。将水装满杯子后,用纸片覆盖,再翻转过来,纸片和水都不会掉落。这一出人意料的现象会立即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随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入大气压的原理。在实验中,教师鼓励学生亲自操作,比如调整杯子的倾斜度、增加水的重量等,观察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实验结果,以加深对大气压概念的理解。再比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使用凸透镜观察各种物体,如书籍、窗户等,观察到物体通过凸透镜后形成的不同大小和性质的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凸透镜成像的特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调整凸透镜与物体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像?”等。学生随后分组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物距和像距,观察成像的变化规律,并记录数据。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交流讨论,分享他们的发现。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物理实验的乐趣,还在探究过程中锻炼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和虚拟实验室等现代科技手段,创造更加生动和丰富的实验环境。例如,在讲解“分子热运动”时,由于分子极小,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它们的运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子的活动。同时,结合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模拟分子扩散实验,进一步加深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生动的学习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 构建生活问题情境,增强知识应用意识

生活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同时物理知识也反哺生活。通过构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学生能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进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以“摩擦力”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为何我们在行走时不会跌倒?”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摩擦力在行走过程中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摩擦力是保持正常行走的关键。进一步地,教师可以询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增加摩擦力?又如何减少摩擦力?”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讨论。再比如,在讲解“电功率”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生活场景:“小明家新购置了一个电热水壶,发现它烧水的速度比旧壶快得多。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率与加热时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电功率的公式,分析新电热水壶功率较大的原因。通过这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从中发现物理问题。例如,在讲解“能源与环境”时,教师可以结合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现状,提出“如何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及“如何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搜集相关资料,并提出解决策略。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3 营造合作探究情境,培养团队协作兴趣

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营造合作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浮力”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进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设计实验方案,有的负责操作实验仪器,有的负责记录实验数据等。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们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但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时,有的小组在连接电路时遇到了问题,灯泡不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分析可能出现故障的原因,如导线是否接触良好、灯泡是否损坏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的竞争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在讲解完一个物理知识点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知识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竞争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创设趣味实验情境、构建生活问题情境、营造合作探究情境等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情境教学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贾晓岚 . 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作业情境化设计探究 [J]. 物理教学 , 2024, 46 (04): 35-38.

[2] 黄燕霞. “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情境创设实现提质增效的探究[J].华夏教师 , 2024, (06): 57-59.

[3] 徐海浮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微实验情境教学策略 [J]. 物理教师 , 2023, 44 (08):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