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书法教学融入文化自信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范士迁

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130300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书法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其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将书法艺术融入到学校书法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欣赏书法之美的过程中了解书法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小学书法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其教育内容应该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学校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高度重视书法教育[1]。

首先,学校要加大对书法教育的投入。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学校教育的投入力度,将书法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世界上唯一使用汉字而不用其它文字记录语言的民族创造的文字。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中国汉字和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次,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书法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榜样引领作用,鼓励学生以老师为榜样学习和模仿优秀的书法家,并在班级中开展“书法家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到专业书法教室参加书法课堂活动,接受专业老师指导;让教师向学生讲解书法家练习书法时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走近书法家,向书法家学习如何进行临帖练习等。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成效的书画比赛和展览活动,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浓厚兴趣和积极性[2]。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书法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多种手段,将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的动画或者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书法的含义和技法。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书法作品进行欣赏。例如,在讲授《颜真卿祭侄文稿》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颜真卿书写《祭侄文稿》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颜真卿书法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在讲授《祭侄文稿》时,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图片、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展示颜真卿《祭侄文稿》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

在讲解书写技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汉字书写技法转换为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动画或视频资料。例如,在讲授《怀素小草千字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写工具(毛笔)、书法字体(楷书)以及书法作品(楷书)制作成动画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怀素小草千字文书写技法;在讲解《兰亭序》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写工具(毛笔)及书法作品(楷书)制作成动画或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王羲之小草千字文书写技法。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营造浓厚氛围,激发学习动力

为了让学生爱上书法,提高对书法学习的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播放关于中国传统书法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欣赏到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现有资源,组织一些如“书法节”“书法嘉年华”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学校各大主题活动日里,可以布置一些有关书法艺术的宣传版面或展板,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对书法学习的兴趣;还可以结合学校“书香校园”活动,开展“书香伴我成长”主题活动,让学生写一写关于自己读书感悟的日记或作文。这些活动都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教师应从各个方面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和空间[3]。

四、开展主题活动,增强文化自信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对其人格培养与人格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书法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学校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在“国庆”“中秋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他们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可将书法作品张贴在教室内外,让学生欣赏书法作品,使他们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书法专栏,通过举办书法展、办手抄报、书画比赛等形式,展示学生书法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成果,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创作作品被展出和在师生中展示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可举办书法讲座、名家讲座等活动,让学生领略传统书法艺术魅力;可以开展以“学书法、练硬笔、爱祖国”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4]。

五、结语

书法教育与文化自信教育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小学书法教育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汉字书写水平,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在小学书法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和总结,认为应从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两个层面着手,让学生在学习书法艺术的同时,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小学书法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而又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熊宇 . 小学书法教学融入文化自信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J]. 天津教育 ,2024,(35):71-73.

[2] 朱 茜 .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融 入 书 法 教 育 探 索 [J]. 思 维 与 智慧 ,2024,(04):20-21.

[3] 周水丽 . 书法教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 [J]. 试题与研究 ,2023,(08):169-171.

[4] 刘鹏 . 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融入书法育人的实践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1,(38):43-44.

作者简介:姓名:范士迁,性别 :男,出生年 :1978,民族 : 汉,籍贯 : 吉林德惠,职务 : 小学教师,职称 : 一级教师,学历 : 本科,研究方向:小学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