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音乐赏析,培养核心素养
曾丹
金滩镇金滩中心小学 331600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音乐课堂,探究基于音乐赏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阐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其在音乐赏析中的具体体现,提出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感知、引导探究促进文化理解、开展实践活动提升艺术表现、鼓励创作培养创意实践等教学策略。旨在借助音乐赏析,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提升综合素养,为小学音乐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提供参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教育改革对音乐教育的新要求。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赏析;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引言
伴随教育改革稳步迈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关键目标。音乐作为小学教育重要部分,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意义非凡。《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强调,音乐教学要重视核心素养培育。小学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借音乐赏析活动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能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提升综合素养,为其未来成长奠基。
二、核心素养内涵及在音乐赏析中的体现
(一)核心素养内涵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方面。审美感知指学生对音乐的音响、形式、情感等要素的感知和体验能力;艺术表现是学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表达音乐情感和展现艺术美感的能力;创意实践要求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创造力,进行音乐创作和改编;文化理解则是学生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在音乐赏析中的体现
音乐赏析课堂上,学生聆听多元风格作品,借由剖析旋律、节奏、和声等关键要素,审美感知得以提升。鉴赏经典曲目时,学生深入挖掘作品蕴藏的情感,强化自身音乐情感领悟力。学生还能模拟作品演唱、演奏,融入个人理解,借此打磨艺术表现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赏析作品进行节奏调整、添补歌词等操作,在实践中培养创意素养。不同国家、民族音乐作品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学生赏析时,能直观领略各地文化特色,助推文化理解素养进阶。
三、基于音乐赏析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感知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依据作品特征,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助力学生深度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与意境,提升其审美感知素养。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柳树姑娘》时,教师可于教室四周悬挂柳枝,播放轻柔风声、潺潺流水声,从多感官角度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春日氛围。在学生聆听前,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教室布置,充分展开想象,仿佛身处春日河畔,亲眼看到柳树随风摆动,恰似姑娘翩翩起舞的美妙场景。聆听时,让学生轻轻闭眼,集中注意力,去感受歌曲悠扬的旋律、灵动的节奏,深入体悟歌曲里对柳树的喜爱之情。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能更好地领略歌曲的独特美感,有效提高自身审美感知能力。
(二)引导探究,促进文化理解
面对蕴含多元文化的音乐作品,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脉络,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京调》教学实践来看,该曲目作为京剧风格的经典之作,教学意义重大。在课程起始阶段,教师需详细阐述京剧的起源契机、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所具备的鲜明艺术特征,帮助学生初步构建起对京剧文化的认知框架。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专注聆听《京调》,拆解分析其中的京剧唱腔运用技巧、独特念白形式,使学生亲身感悟京剧音乐的独特韵味。此外,教师还可安排学生观看经典京剧表演视频,从视觉维度直观呈现京剧的舞台表现形式,展现其深厚文化底蕴。借助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能深度理解《京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切实增强自身文化理解素养。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艺术表现
在音乐教学里,为助力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稳步进阶,教师得用心筹备多样音乐实践活动。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学为例,学完该课,教师可策划一场蒙古族音乐主题表演活动。
活动筹备时,教师需按学生实际,合理分组。有的小组专门负责歌曲演唱,一遍又一遍练习,直至能精准抓住歌曲旋律,唱出其中饱含的情感;有的小组拿起马头琴等蒙古族特色乐器,琢磨其独特音色,为演唱精心伴奏,力求配合得天衣无缝;还有小组编排蒙古族风格舞蹈,从动作到队形,都要把草原文化独特韵味展现出来。排练期间,各小组全身心投入。演唱组反复琢磨,怎么靠声音强弱、高低变化,唱出草原的广袤和牧民的热忱;伴奏组紧盯旋律走势,巧妙调整乐器演奏力度、节奏;舞蹈组更是把音乐情感融入每个举手投足,借肢体动作将歌曲内涵传递给观众。像歌曲欢快处,舞蹈动作轻盈活泼,伴奏节奏加快;抒情段落,舞蹈舒缓优雅,乐器演奏凸显柔美音色。在这场实践活动里,学生演唱、演奏、舞蹈技能明显进步。而且小组协作让他们团队精神变强,学会倾听伙伴想法,携手解决难题,艺术表现素养在各方面都得以提升 。
(四)鼓励创作,培养创意实践
在夯实音乐赏析基础之上,教师应积极推动学生投身音乐创作,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鉴于学生年龄和音乐基础存在差异,教师需因地制宜,设计梯度分明的创作任务。
针对低年级学生,因其认知与技能尚在发展阶段,教师可引导他们开展简单的节奏创编活动。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幸福拍手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参照歌曲既定节奏,巧妙借助身边诸如铅笔、尺子等常见物品,尝试创编全新的节奏型。同时,鼓励学生为新节奏型搭配简单有趣的肢体动作,促使音乐感知与身体律动相结合,强化他们对节奏的理解与表现能力。
对于高年级学生,其音乐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有所提升,教师可鼓励他们向更具挑战性的旋律创编或歌词创作领域迈进。例如,在完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同一首歌》的教学后,教师可布置以“友谊”为主题的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创作一段旋律或一组歌词。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调动自身音乐知识,从旋律走向、和声构思到歌词的表意与韵律,都要精心雕琢,这一过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他们将内心的情感与创意通过音乐形式具象化。
通过上述契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创作活动,不同阶段的学生均能在音乐创作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音乐成果,在实践中稳步提升创意实践素养,实现音乐学习从感知欣赏到创新表达的进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利用音乐赏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意义重大。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开展实践活动和鼓励创作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能力。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运用这些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独特价值,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收获成长,为其未来发展筑牢根基,推动小学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87-89
[2]高敏.聚焦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究[J].现代教学,2025(1):113-114
[3]陈乔娜.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音乐情境化教学策略[J].辽宁教育,2024(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