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自主建构”视域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创新
许材红
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130300
在“互联网 + 自主建构”视域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创新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也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整合网络资源、优化教学方式、拓展学习空间,小学语文教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多元、高效的学习环境。
一、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拓宽学生知识面。例如:在教学《神奇的水仙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搜集有关水仙花的资料,了解水仙花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查询有关水仙花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发现水仙花的叶子呈倒三角形状,叶子长约两厘米,叶子尖端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由于这种香味不浓烈,学生不易察觉到,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让学生了解这种植物并拍照。这样,在学生了解了水仙花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等基础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收集有关水仙花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和探索,可以丰富学生对水仙花的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多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活动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动物儿歌》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动物儿歌《小羊上山》,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随后,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知道小动物们住在哪里吗?”接着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生活环境以及在哪儿生活等等。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小动物的照片和几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图片。最后教师播放小动物们的视频音频资料。这样的活动情境创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轻松愉悦中感受到了知识带来的乐趣。
三、利用网络平台,丰富学习形式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网络活动。例如:在学习《春天》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一些课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春天进行描述。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查找有关燕子的资料,了解燕子的特点和习性。同时,在查阅资料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燕子是怎样筑巢的?”“燕子喜欢吃什么?”“燕子的窝是怎样做的?”等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资料,例如:通过搜索相关信息资料、相关网站等了解燕子筑巢的习性、特点及相关知识等。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大自然的认识,设计一份有关保护小动物、小植物的手抄报或手抄报等[1]。
四、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自主获取、积累信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络平台和资源,如:班级论坛、留言板、QQ 群等。在班级论坛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于综合性学习的看法,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学习的资料、视频等,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
如《长城》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抵御外族侵略和压迫而修建长城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资料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中国长城》纪录片,并通过班级论坛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对长城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在班级论坛上发布长城相关信息和相关活动。比如:“我国著名的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伟大的奇迹”等。这些信息和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2]。
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评价活动
“互联网 + 自主建构”应用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传统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数字》这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自己完成的《有趣的数字》一课进行展示和评价。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数字。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字并进行解读。例如:“有32 个数字”“有3 个数字”等。最后,教师可以将这些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和总结,得出每一个数字的含义及其特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和特点,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六、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重要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运用网络技术,创设开放性、趣味性、探究性和多元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笔者将“互联网 + 自主建构”应用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目的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互联网 + ”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平衡技术使用与学生主体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同时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应避免“技术至上”的误区,确保技术的使用服务于教学目标,而不是为了展示技术而使用技术。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阳 .“互联网 + ”视域下小学语文读写一体教学路径建构与具体操作 [J]. 新智慧 ,2022,(01):25-27.
[2] 潘霞 .“互联网 + ”环境下小学科学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J]. 中小学电教 ( 教学 ),2022,(07):52-54.
作者简介:姓名 许材红,性别 女,出生年 1981,民族 汉,籍贯吉林德惠,职务 小学教师,职称 一级教师,学历 本科,研究方向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