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

周金山

福建省安溪县凤城中学 362400

当前,初中学生的近视、肥胖、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大背景下,信息传播路径更加多元化,与接触自然和社会生活相比,学生更愿意利用信息平台探索外部世界。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为学生提供体育与健康课后延时服务,能够有效解决初中学生现实存在的健康问题,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

一、注重“参与与趣味”,调动参与兴趣

基于“双减”背景下,为调动初中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参与主动性,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师要凸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趣味性、有效性 [1],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增强学生自身的体能素质,形成终身体育运动的目标,养成长期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为此,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可借助课后延时服务路径,丰富日常体育活动项目,使学生的参与驱动力得到有效激发,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后延时服务中,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趣味运动活动,如跳绳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自由选取单人跳绳项目、双人跳绳项目、多人跳绳项目、花样跳绳项目等,利用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学生进行专项训练。随后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引导学生踊跃报名跳绳比赛,在比赛期间,教师利用智能手机,将学生的出色表现记录下来,且把照片张贴到班级的荣誉墙上,活动视频上传至班级多媒体文件夹中储存,在班会期间,教师对每个班级学生的表现加以赞赏与鼓励,调动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运动潜能,使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断提升,从而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性。

二、注重“技能与竞赛”,增强集体荣誉意识

在“双减”大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要借助课后延时服务路径,使学生的课后活动形式更加多元化,教师可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还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活动体验 [2],不断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氛围更加团结和谐。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能素质等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具有探究性、挑战性的活动项目,调动学生的团结竞争意识,让学生踊跃参与其中,感受体育竞技的乐趣,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良好发展。

例如,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后延时服务中,教师通过组织内部教学竞赛、师生友谊赛、随机分组冠军比赛、最强阵容拔河比赛等方式,促进学生体育运动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让学生积极克服竞赛中的困难,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学生拥有强健体魄的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享受胜利带来的喜悦,不断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此一来,凸显课后延时服务的技能性、竞赛性,使技能训练与运动竞赛相互融合,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还能带给学生愉悦的运动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习惯。

三、注重“训练与中考”,增强教学水平

对初三学生而言,往往承受体育与健康中考升学压力,教师可借助体育与健康课后延时服务路径,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促进作用,为学生创设专项训练项目与中考模拟测试,提高学生对中考训练的重视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能素质,从而让学生取得理想的体育与健康中考成绩。

例如,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后延时服务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足球绕杆专项训练活动,为调动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教师可以在终点位置放置足球门,当学生完成足球绕杆后,便可将足球踢进球门,让学生获得射门成功的荣誉感,从而增强学生训练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参与到足球绕杆射门竞赛活动,逐渐增加足球绕杆的数量,使活动难度随之升高,弱化学生的参与挫败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保障课后延时服务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双减”背景下,为学生提供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后延时服务,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体能素质等方面入手,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后延时服务模式,通过“参与与趣味”“技能与竞赛”“训练与中考”教学对策的有效实施,能够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王森茂 .“ 双减” 背景下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后延时服务的有效性探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4):85- 88

[2] 陈思渝 , 覃小花 , 韦怡 , 等 ." 双减 " 背景下学校体育课后延时服务与校外高质量体育培训的良性联动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 2023,31(9):157-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