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业教育背景下素描教学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

作者

向庆平

四川省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 644000

引言

职业教育旨在塑造技术技能型人才,其美术教育要紧密结合行业实际需求,在艺术设计、室内装饰、动画制作等范畴,空间思维能力属于核心素养,学生要在二维平面中准确表现三维空间关系,还要熟练把握物体结构、透视规律、光影变化等关键要素。素描作为基础性课程,通过线条运用、构图布局以及明暗对比等技法训练,给学生赋予了观察,剖析并表现空间的特别途径,传统素描教学大多着重技法训练,轻视系统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育,致使一些学生在职业实践中很难达成平面技艺到立体设计思维的转变。鉴于此现状,探究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素描教学如何推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空间思维能力与素描教学的关联性研究

(一)空间思维能力的定义与内涵

作为认知体系里重要的智力要素,空间思维能力主要针对物体形态特征、尺度关系、空间方位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认知与想象过程展开,其核心部分涵盖三维空间感知、结构分析以及透视表达等方面内容,在教育范畴内对学生的职业走向有着明显的影响,在室内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以及建筑制图等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室内设计师凭借空间思维规划功能布局方案,动画创作者依靠空间思维构建虚拟场景的逻辑框架,两者都需要对空间结构有着准确的理解并实现精准掌控[1]。

(二)素描教学中空间思维的培养价值

素描是视觉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以特有的艺术语言来体现空间特性,依靠线条疏密以及虚实对比,学生可以塑造物体轮廓并剖析其结构特点,凭借透视原理,就能表现出空间深度感和立体形态,光影明暗处理进一步加强了体积质感和场景氛围的表现力,结构素描通过对几何形体的拆解与重组,有益于学生深入领会物体内外部关系,进而推动空间思维能力的改善,在观察方式上,采用整体视角和多角度对比的办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空间感知能力。

二、职业教育素描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结构素描:空间解构与重组的基础性训练

结构素描作为一种以线条为主要表达方式、着重表现物体内部结构特征的艺术形式,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方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职业教育领域里,其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从诸多方面展开深入探究与拓展:

1. 几何体的拆分与组合

从立方体、 把球体、圆柱体这类基础几何形状当作研究对象,仔细探究它们的结构特点,在室内装饰设计这门课上,老师可以用把椅子这样的家具拆分成立方体骨架和圆柱体支撑结构的办法,再搭配多种视角透视图绘制手段,让学生全面把握物体在空间里的摆放规则,后面的动手操作环节可以安排一些包含多种几何要素的综合训练项目[2]。

2. 实物结构的写生与默画训练

选取家具、工业产品以及实物结构的写生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从表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要深刻把握其内部构造特点。以台灯为例,学生要凭借想象力去描绘灯罩内部的金属支撑框架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法,再用线性语言来表现支撑关系,接下来就是默写练习,老师给出实物的平面投影图,学生依照这个图景去还原立体形状,然后完成素描创作,最后参照实物加以修改,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记忆整合能力。

(二)透视训练:空间深度与立体感的构建

透视作为空间表现核心法则,职业教育应结合行业需求设计针对性训练:

1. 一点与两点透视的场景应用研究

在室内设计教育当中,教师布置“教室一角”写生任务,让学生利用一点透视法表现空间纵深感,依靠课桌与黑板线条汇聚特性加强视觉延伸效果,在产品设计范畴里,则可借助两点透视技法绘制汽车模型,助力学生领会物体在不同视角下的形态改变规律。

2. 动态观察与多维度速写

引领学生针对某个物体展开观察与操作,迅速完成多个视角的速写创作,在“校园雕塑”写生课程里,学生被要求从正视、侧视、背视以及俯瞰等不同角度来捕捉雕塑形态特征,经过对比分析从而形成起立体空间的认识模型。

三、教学创新: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空间思维培养

(一)情境创设与主动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知识的主体生成机制,在素描教学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凭借职业化情境设计,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剖析,操作等环节自行搭建空间认识体系,“餐厅空间设计”这门课程可作为范例,教师给予真实的餐厅实景照片以及准确尺寸参数,引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功能区域划分任务,学生要画出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等设计图纸,并在多次反复改良的过程中,深入探究空间安排是否恰当,视觉效果是否和谐。

(二)数字化工具在教学中的辅助应用

把三维建模软件(像 Blender)加入素描教学体系当中,给学生给予直观的设计参照,在完成传统手绘草图之后,利用软件塑造三维模型并动态显示空间布局效果,拿某个职业院校的灯具设计课程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依靠 3D 工具评判结构是否合理,再按照虚拟渲染的反馈去调节透视关系和光影处理,最后在专业技能竞赛里拿到好成绩,这种整合“手工”和“数字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空间思维由二维向三维转变,推动抽象概念向具体成果顺利转化[3]。

四、结论

在职业教育体系里,素描教学迫切需要冲破传统技法训练的既定框架,把培育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当作核心目标,借助融合结构素描,透视学原理,跨学科综合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再加上建构主义观念和数字技术支持,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对于三维空间的认知水平,结构分析能力和革新设计素养。展望将来,职业院校可以积极探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在素描课程中的应用可能,给学生营造出沉浸式的教学环境,从而促使素描教育同专业技能培养做到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林雪松 . 空间素描教学初探 [J]. 大众文艺 ,2013,(15):246-247.

[2] 陈长录 . 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是高师美术教学的关键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01):164-165.

[3] 陈长录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J]. 美术大观 ,2006,(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