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师生互动机制优化研究
吴延伟
武警工程大学 710086
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之时,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出现巨大变化。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架构慢慢被包含多种互动的教学生态体系所取代,信息技术渗入到知识流传途径之中,师生关系以及教学互动方式都被重新界定。搭建起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师生互动机制,是促使高校教学模式更新、教育品质得到改进的重要途径。
一、数字化转型对高等教育教学互动的变革动因
(一) 技术嵌入对师生沟通模式的系统重塑
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渗入,教学活动的空间界限被打破。数字化平台的加入使师生沟通方式由面对面交流扩展到跨时空、多终端的即时连接。以课程体系为例,教学活动中使用了智慧教室系统、视频会议平台和协同学习软件等互动工具。在改变互动频率和反馈速度的同时,也改变了互动内容的呈现方式和组织逻辑。教师要利用数字媒介来安排互动内容,学生通过互动界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到讨论当中。这种技术嵌入使互动不再局限于课堂内部,而是渗透进教学的整个过程,变成全天候、多节点的动态交流网络。
(二) 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对互动结构提出新要求
高等教育理念改变,学生不再只是知识接收的被动对象,而是教学活动中拥有思辨能力和表达愿望的主体。在数字化教学环境里,这种主体意识更为明显。学生利用弹幕互动、线上讨论、课后测评等手段,积极介入教学内容的塑造当中,促使教学进程朝着双向互动、多方协同的方向发展。在课程思政、专业融合课程中普遍采用学生参与型的教学设计,倡导学生围绕课程主题展开个性化的表达、问题导向的研究,把互动机制从单线传输式转变为网络化协同式。这对教师的引领能力、倾听能力以及整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 多样化教学模式推动互动机制结构升级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快速推广,互动机制要适应不同教学形态的组织需求。在部分专业课程里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验,此时互动机制的设计既要考虑线下场景直观交流的必要性,也要应对线上环境多维联通的需求。互动不再是课堂里的补充环节,而是贯穿课前预习、课堂推进和课后反思的核心要素。多种多样教学模式对互动机制的稳定、响应和差异化提出更高要求,这推动师生互动体系从结构上做出调整。
二、高等教育师生互动机制的优化路径与实践策略
(一) 教学情境下互动平台的差异化配置机制
教学情境的多样使得教师与学生互动平台的选择也应具有针对性与适配性。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以及互动方式对于平台功能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和互动强度来组合使用不同的互动平台。例如,基础课程可以选择结构清晰、操作简单的互动答题平台;专业课程可以采用协作建模、图形交互等平台;思政课程则可以采用富媒体表达、价值对话接口等平台,以此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与思想碰撞。教学平台不应该只是交流的工具,更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认知交互、形成知识共同体的媒介。其界面设计、数据整合、个性化配置等方面的能力需要与教学需求紧密结合,保证互动平台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能发挥作用。
(二) 教学数据驱动的动态反馈调节系统构建
高等教育里的互动不是简单地提问和回答,它牵涉到认知引领、情绪回应、价值传递等许多层面,要用系统的回馈机制来改进。根据教学进程产生的行为数据和言语数据,可以塑造即时回馈模型,对学生的参加频率、互动品质和内容深度展开智能剖析,做到教师对学生状况的动态把控和策略调整。在一些课程里运用互动数据看板体系,马上显示课堂参加热度、问题密集区域和观点走向曲线,给教师给予有目的的引领依照。这种依靠数据的回馈手段,让互动过程不再受经验判断约束,而在可视化支撑之下做到精确教学和个别化引领,从而改进教学回应的精确性和目的性。
(三) 角色共建理念下教师引导行为策略的优化
互动机制的改良不能只依靠技术平台和结构规划,还要注意教师在互动过程中的行为策略和角色塑造。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共建者、组织者,在课堂里营造出支持、开放、尊重的互动气氛。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鼓舞多种表达,营造意义协商的空间,让互动不只是形式上的东西,而是推进认识发展和价值塑造的过程。在的课程思政教学当中,教师通过嵌入问题引导、案例辩论、角色扮演等环节,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思想碰撞,达成课堂内外的价值共鸣。教师引导策略的改良,不是单方面地给予,而是双向地创建互动生态,让师生一同变成知识生产和认知建构的参与者。
(四) 多场景融合下互动机制的迭代路径研究
教学环境多场景融合趋势让师生互动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地点与时间,而是要支持跨平台、跨终端、跨过程的连续互动。在推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一些课程实现了教学任务的场景延伸,将军训实践、志愿服务、学科竞赛等纳入课程互动体系,互动活动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活动的融合。互动机制也要同步迭代,搭建课堂内外的信息流连通系统,形成课前兴趣激发、课中协同推进、课后反思深化的闭环机制。这种持续迭代的路径,要求教师具备综合设计思维和系统协调能力,也促使学生在不同场景中不断转换角色,提高综合素质和协同能力,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三、结束语
数字化转型改变着高等教育教学的结构逻辑与组织形式,师生互动机制属于教学运行的关键部分,要在理念、技术和行为策略上展开系统改良。从的实践出发,通过平台配置、数据反馈、教师引领和场景融合等途径来创建高效互动体系,这有益于改进教学成果和育人品质,而且给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赋予了理论依据和实际范例。
参考文献
[1] 魏华.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2):65-68.
[2] 吴佳. 信息技术驱动的高等教育教学互动机制优化路径研究[J]. 高教探索,2023,44(01):112-117.
[3]叶永盛,李志恒,陈军辉,等.浅谈高等教育课堂改革[J].科教导刊,2021,(05):4-6.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2.002.
[4] 郭怡. 高等教育多媒体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 科技经济市场,2016,(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