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究

作者

唐陆微 应立志

1.农安县红旗小学;2.农安县农安镇榛柴中心小学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体系中,标准化的作业设计模式难以适配学生多元的认知发展水平与知识建构程度。受制于单一的作业目标与内容,学生在知识巩固、能力拓展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致使作业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未能充分彰显。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渗透,教育生态正经历数字化转型,这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带来了创新契机。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分层作业设计,能够基于精准的学情诊断,构建差异化的作业体系,实现作业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动态适配,从而有效提升作业的育人价值。本研究聚焦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索其有效实施策略,以期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教育教学的精准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一、基于信息化学情分析,明确分层依据

信息化时代,教育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变得更加便捷和精准。教师可以借助学习平台、在线测试等工具,收集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多维度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不仅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等。依据分析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为分层作业设计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确保作业难度、数量和形式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教师在教学前利用在线测试平台,设计涵盖本单元基础知识、计算能力和简单应用的测试题,让学生在线完成。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答题时间、正确率等数据,并生成详细的学情分析报告。报告显示,部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透彻,计算准确率高,这类学生可归为 A 层;部分学生能记住面积公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错,归为 B层;还有部分学生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模糊,计算错误率较高,归为 C层。基于此分层结果,教师后续设计的作业便能精准匹配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作业的适配性。

二、借助信息化资源,实现多元分层设计

信息化环境下,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分层作业设计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海量资源,如优质课件、动画视频、互动习题等,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分层情况,设计出基础巩固型、能力提升型和拓展创新型等不同层次的作业。基础巩固型作业面向 C 层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能力提升型作业针对 B 层学生,在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思维难度;拓展创新型作业则适合 A 层学生,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创新实践。同时,借助信息化工具还能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如线上答题、数学游戏、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样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对于 C层学生,教师从网络资源中选取以基础计算为主的线上练习题,如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直接计算面积;还可以推送一些简单的面积公式推导动画视频,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对于 B 层学生,设计能力提升型作业,如给出不规则图形,让学生通过分割、拼接等方法转化为已学过的多边形来计算面积,同时搭配一些线上互动习题,学生提交答案后能即时获得反馈和解析。对于 A 层学生,布置拓展创新型作业,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校园花坛的平面图,并计算其面积,同时要求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进行展示。这样的多元分层作业设计,充分满足了不同层

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利用信息化平台,优化反馈评价

传统的作业反馈评价往往存在反馈不及时、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而信息化平台具有实时反馈、多维度评价等优势。在分层作业的背景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教师可利用信息化平台制定差异化的反馈评价策略。对于 C 层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情况反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其建立学习信心;对于 B 层学生,在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思维上的不足,引导其进一步提升;对于 A 层学生,则侧重于创新性和深度思考方面的评价,提出更高要求和拓展建议。此外,平台还能对学生的作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作业完成时间分布、知识点掌握情况等,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为后续调整教学策略和作业设计提供依据。同时,信息化平台还可引入学生自评、互评环节,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分层作业中,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提交作业。对于 C 层学生的基础计算类作业,平台自动批改后,除了反馈正确答案和得分,还会推送类似错题的强化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薄弱知识点;教师在点评时,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如 “ 这次计算进步很大,继续加油!再仔细检查一下,相信你会更棒” 。对于 B 层学生的能力提升型作业,如小数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题目,平台不仅反馈答案,还会分析学生解题思路的合理性;教师在批改时,针对学生解题过程中逻辑不够严谨的地方,通过语音留言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优化解题思路,如“ 你的答案正确,但步骤可以更清晰些,这样能更好地展示你的思考过程” 。对于 A 层学生的拓展创新型作业,如设计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调查报告,教师在平台上除了给出内容深度、创新性方面的评价外,还会推荐相关拓展阅读资料,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如 “ 报告很有创意,要是能结合更多数学数据进行分析就更完美了,这里有几篇相关论文,你可以参考学习” 。同时,教师在平台上发起分层互评活动,让同层次学生互相评价作业,在评价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结语

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解决了传统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基于信息化的学情分析,能够精准把握学生差异,为分层作业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借助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实现作业的多元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信息化平台优化反馈评价,使评价更加及时、全面、多元,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将不断优化,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智君.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究 [J]. 江西教育,2025, (08): 76-78.

[2]赵晓琳. “ 双减” 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信息化分层设计 [J]. 中国新通信, 2023, 25 (10): 197-199.

此论文系长春市教育学会“ 十四五” 科研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分层作业没计的实践研究》(编号CJKG2024124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