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
廖金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水务局 642350
关健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技术;管理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的重要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农村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和规范化的工程管理,是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保障工程建设质量、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供水服务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方面,工程技术是工程建设的根本保障。施工过程必须以规范化的技术为基础,并将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先进技术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工程为民服务的宗旨。
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为施工保驾护航。仅有技术、资金等硬件支撑,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体系,就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最终难以确保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其利国利民的目标。
综上所述,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中均不可或缺,唯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有效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惠及人民群众。
二、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相融合
(一) 技术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涵盖投资控制、合同履行、技术监督控制、信息收集整理、人力分配、材料组织等多个方面。所有的管理手段均服务于实现工程目标,其中技术管理作为贯穿工程实施全过程的一系列技术组织工作的总称,与其他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共同保障项目的成功。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技术组织管理,明确业主与施工单位的职责:就业主单位而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以高级工程师为技术核心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安全控制、信息管理等专业小组,有效协调并利用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力量,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全面管控。就施工单位而言,组建以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为核心的领导管理机构,配备充足工程技术人员,设立工程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安全监督部、材料保证部、信息管理部等职能部门,为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撑。以现场施工管理队和技术员为基础,建立科学的三级技术管理体系,实行分级管理,确保责任到人。
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运行管理。
完善管理制度是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根本保障。制度以其规范性、可预见性和强制性,为管理提供坚实基础。为此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紧密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际,制定并完善一系列核心制度,例如:《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面临的最大难点在于:项目建成后,运行管护不到位,管护资金不到位,地方重视不足,导致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直接影响农民群总的生产生活用水。上诉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正是为了系统地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工程长效运行。
3、 完善技术工作运行体系,加强技术监督管理。
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实施,必须完善技术工作运行体系,并重点加强技术监督管理。技术监督管理应做到“ 四个到位” :监督标准到位、人员培训到位、检查分析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实施全方位覆盖。各参建方需切实履行技术监督职责:监理单位,配备尽职尽责人员,严格落实“ 四控两管一协调” 职责(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严把工序验收关,做好旁站监督记录,全程管控施工环节,为工程质量提供核心保障。设计单位,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完成设计,明确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技术指标,会同监理、业主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派驻专业技术人员驻场,提供监督指导,并严格把控设计变更。工程建设业主单位,统筹协调监理、设计单位,对工程的实施进行全面的技术监督管理,有效协调参建各方与地方人民政府及群众关系,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 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提升安全饮水工作水平,必须建立并强化覆盖生产运行、设备维护、经济管理及人员效能的综合考核制度体系:生产运行指标考核,制定科学的生产运行指标,反映设备管理维护水平和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如建立严格的水质监测制度,落实水源端(取水点)初始检测与供水末梢(用户端)水质检测双控制,确保饮用水安全,制定并实施工程设施保护制度(如《农村安全饮水巡检管护制度》),构建多级管理体系,明确监管责任,确保每个设施,每台设备均处于有效监管与良好运行状态。岗位效能与责任考核,针对各部门和员工的具体考核指标,清晰界定具体工种、岗位职责,客观评价其工作成效,直接反映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和经济管理水平。财务管理制度考核,通过考核财务规范性、资源使用效率及成本控制能力,有效反映工作人员效率,激发各级水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化发挥水利管护人员作用。人员能力提升考核,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并将培训效果和技能提升情况纳入考核体系,重点提升水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及设备检修维修能力。
(三)、抓安全促生产,切实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工作,必须以切实可行的制度为保障,核心是建立符合工程实际的“ 安全生产责任制” 。
(1)健全组织体系,压实安全责任
施工单位须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项目部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严格人员管理,对所有进场人员及对施工班组进行岗前安全培训教育,强化安全意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安全监督管理员。
(2)强化现场监督,消除事故隐患
安全员需对进入现场人员进行安全警示与提醒。动态巡查施工各环节、部位,及时识别安全隐患。对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并举一反三,坚决杜绝安全事故。
(3)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安全素养
职工是生产主体,也是事故危害对象。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增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防范素质,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
(4)加强技术培训,保障专业能力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属技术密集型作业,对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高(需兼顾电气、机械运行检修等)。强化职工的技术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势在必行。不可挡要,要组织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管理综合素质。
结束语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饮水质量,尤其是农村饮水安全日益重视,对水质、水量、取水便捷性和供水保障率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提升农村饮水质量的根本保障。而提升工程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则是确保项目发挥应有效益、实现安全饮水目标的关键。唯有如此,才能为广大农村群众能够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提供最坚实的工程建设技术和管理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强,论电力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J].经济与管理, 2006, 12
[2]熊文钊,张步峰为 南水北调的法治路径[J].望新周刊, 2010, 30.
[3]梁莉.水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的数据网络建设[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0.7.
[4]吕兆才,美德智,浅谈供水工程测量的工作步骤[J].水利天地2010.4
[5]王祖印,吴优,王树海,水利水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高科技术企业 2009.6
[6]常青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研究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