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油加氢高换腐蚀原因分析及对策
万剑宁 于亮 王思学 张岩
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 云南安宁 650300
1、E-0109 换热及注水流程
E-0109 换热器是热高分气/汽提塔进料换热器,管程为热高分气,壳程为汽提塔进料。管程换热流程如下:热高分气经热原料油/热高分气换热器E-0107、热循环氢/热高分气换热器 E-0108、热高分气/汽提塔进料换热器E-0109、冷原料油/热高分气换热器E-0110A/B、冷循环氢/热高分气换热 器E-0111 换热后,再经热高分气空冷器A-0101 冷却至 50∘C 进入冷高压分离器 D-0105[9], 。冷高分油在液位控制下进入冷低压分离器 D⋅0106 。热低分气经热低分气空冷器 A-0102 冷却到 50∘C 后与冷高分油混合进入冷低压分离器D-0106。壳程所通过介质便是冷低分油,冷低分油与E-0109、反应流出物E-0103 换热后与热低分油分两路进入主汽提塔 C-0201 。蜡油加氢裂化高换网络有两处注水,分别位于 E-0109 后和 E-0111 前, ΔNH4Cl 的结盐温度通常在 160-180∘ C 左右,NH₄HS 的结盐温度通常在 230-240∘ C 左右,而E-0109 换热器换热后温度基本长期位于 160∘C 左右,易产生结盐现象。
2 、原因排查及分析
2.1 材质分析
T11 材质(又称为 1.25Cr-0.5Mo 钢)是一种低合金耐热钢,主要用于高温高压环境中的换热器、加热器、锅炉管道等。它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中等的抗腐蚀性,但在某些苛刻的工况下,其抵抗腐蚀和沉积物积累的能力会有所限制。
(1)氯化铵 (NHiCl) ) 对 T11 材质的影响
氯化铵腐蚀性: ΔNH4Cl 在高温下形成的盐垢具有腐蚀性,会导致 T11材质的局部腐蚀或应力腐蚀开裂。这种腐蚀是因为 ΔNH4Cl 溶解于冷凝水后形成氯化氢(HCl),从而对金属表面产生强烈的腐蚀作用。T11 的抵抗性:由于T11 材质的铬含量相对较低,它对 ΔNH4Cl 的腐蚀性抵抗较弱。特别是在操作温度降至 160-180∘ C 以下的条件下, ,NH4Cl 结晶并沉积在换热器管束上,会导致局部腐蚀加剧。因此,在含有氯化物的环境中,T11 材质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需要通过添加防腐涂层、提高氢气分压或定期注水清洗等措施来减缓腐蚀。
(2)硫氢化铵 (NH₄HS) 对 T11 材质的影响
硫氢化铵腐蚀性:NH₄HS 会引起低温硫腐蚀。当温度降至 230–240∘ C以下时,NH₄HS 容易在设备表面沉积并引起腐蚀。这种腐蚀通常会导致金属表面局部失效,特别是在存在水分或酸性环境的情况下。T11 的抵抗性:T11 材质对 ΔNH4HS 的抵抗性也较弱,因为其合金成分中的铬和钼含量不够高,不能提供足够的抗硫化物应力腐蚀能力。在NH₄HS 浓度较高的环境中,T11 材质的使用寿命可能会受到显著影响。
2.1.1 现场排查情况分析
根据检修安排,壳程侧腐蚀情况未进行检查。而管程侧的腐蚀检查情况如下:
(1)在管束清洗前,对管束内进行检查发现,管束内有明显结盐、结晶现象,在压环下半部分也发现了白色结盐、结晶现象,且遇水溶解。检查发现管束内有明显的结盐和结晶现象,并且在压环下半部分也发现了白色结盐、结晶现象。这些结晶呈现为白色,遇水溶解,符合氯化铵( NH4 Cl)结晶的典型特征,这也是氯化铵在管道冷却段或温度下降区段的常见沉积方式。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管束内结晶颜色、形态与位置分布基本与描述相符;
(2)氮气试压发现 1 根管束(底部向上数第三排由左向右数第 7 根管束)有较明显泄漏现象,用内窥镜检查该管束发现向里约 1.5 米处顶部有一个约 6×3mm 撕裂型孔,且穿孔周围管壁有一个椭圆形脱层区域,层厚约 0.5mm ,大小约 11mm× 6mm 。二次氮气试压发现同一排左起第一根管束也有轻微泄漏现象。在氮气试压过程中,发现一根管束存在较明显的泄漏,并在内窥镜检查中发现管束内 1.5 米处顶部有一个撕裂型孔,周围伴有脱层现象。撕裂型孔和脱层的形成表明该区域存在严重的腐蚀(如氢脆或应力腐蚀开裂)。氯化铵结晶的腐蚀产物(如 HCl)可能渗透至金属表面,造成局部腐蚀。
2.3 垢样分析情况
E-0109 管程介质热高分气在换热冷却过程中,在一定的温度下铵盐会析出结晶成盐垢,其程度取决于浓度和温度。盐垢极易吸湿潮解,少量水即可造成严重腐蚀,表现为均匀腐蚀或局部腐蚀(点蚀、坑蚀),现场采取附着在压环下部上的盐垢并做了垢样分析,垢样中主要成分为 NH4Cl. 、NH4Br, 、 NH4I ,同时还含有少量铁的硫化物等成分。我们对换热器管束上的沉积物成分进行分析计算,该装置热高分气系统在冷却过程中的氯化铵结盐温度在 150∘C 左右(根据原料不同有所波动)。虽然 E-0109 管程出口的操作温度(约 165∘C )理论上大于氯化铵结盐温度,但根据现场检查情况,管程出口实际已出现氯化铵结盐。
3、 应对措施
1.加强原料和冷高分酸性水的Br 含量分析:
定期溴含量监测:引入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原料油中的溴含量,并设定报警阈值。当溴含量超标时,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或采取适当的死亡措施,抑制溴化铵在系统中结晶。
冷高分酸性水分析:在冷高分酸性水中增加定期的溴离子含量监测,结合原料分析结果,动态调整加氢反应中断物系统的操作条件,确保结盐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2.优化注意事项:
智能注水控制:引入基于温度和盐结晶预测的智能注水控制系统,实时调节注水点的位置、注水频率次数和注水量,确保有效抑制盐类结晶,并避免因注水过多引起的温度波动或局部腐蚀。
注水与排水管理:优化注水流程,确保注水后及时有效地排出溶解的盐类,二次防止结晶。同时,可考虑在高压换热网络中增加在线清洗装置,以确保系统内盐类的彻底清除。
3.严格控制操作温度:
温度精细控制:通过升级DCS 系统,实现对关键部位温度的精细控制和分区调节,避免全系统性温度波动。装置长期将E-0109 后温度稳定控制在 170∘C 以上。同时,设置多级预警系统,当温度接近设计范围上下限时,调整工艺参数,避免全系统性温度波动,设备超设计工况运行。
温度均衡策略:实施温度均衡,确保换热器和反应器中的温度分配更加均匀,减少局部过热或过冷区域的产生,以防止结盐和腐蚀。
通过这些端点的优化措施,能够更有效地控制E-0109 换热器及其他关键设备的腐蚀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工艺条件,减少因结盐和腐蚀导致的非计划停工,提高装置的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伟。石油加氢装置中的腐蚀问题及防护措施。化工设备, 2021,38(5): 78–82 。
[2]赵建国,李鹏。加氢裂解反应中的氯化物腐蚀电极。化学工程, 2018,36(3): 215-219. 6
[3]王旭东。涡流检测技术在石化装置中的应用。无损检测, 2017, 31(6):82-8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