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岗课赛证创” 五维融通模式探索
张文明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116100
引言:产业链条日趋精细化带动人才需求持续深化,在这一背景之下,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范式亟需紧随区域经济的发展步调。尤其在大连动漫走廊产业集群形成初具规模的当下,教师通过“ 岗课赛证创” 五维融通模式审视专业建设,不仅能够依托企业用人标准理清知识结构的迭代方向,同时还可结合新兴技术制定能力模型,进而在教学机制中融入项目实验、技能竞赛与认证考评等环节,使课程不再封闭于课堂而被实践动态所牵引,最终也建立起“ 从产业中来、向岗位中走” 的专业实践闭环。
一、“ 岗” :锚定产业需求的驱动之核
大连动漫走廊产业岗位需求的结构性演变,是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根本依据之一,长期以来由外包业务塑造的“ 金字塔型”人才结构正在被打破,其基础制作岗位占比超过六成的局面,正面临着新兴业态带来的严峻挑战。随着2025 年奥电未来城等项目的启动,产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焦点已发生显著迁移,VR 场景构建师的需求呈现出 34% 的年增长,同时动作捕捉工程师的缺口也扩大了 28% ,这一变化揭示了市场对于掌握 UE5 虚幻引擎、Houdini 特效制作等前沿技术工具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渴求。由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洞察这种由技术复合型岗位主导的行业变革,因为企业为吸引原创端核心人才,已将主美设计师等岗位的薪酬提升至行业均值的 1.8 倍,这种薪酬杠杆的背后,便是产业从“ 汗水驱动” 的代工模式向“ 智慧驱动” 的原创模式转型的强烈信号,从而为高职教育指明了高价值人才的培养方向。
二、“ 课” :重构能力本位的课程之体
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精准对接产业当前的技术标准与未来的发展脉络。如大连市政府建成的亚洲最大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其高达 58% 的设备闲置率暴露了现有课程与产业实践的严重脱节,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高职课程体系未能覆盖《三维动画特效解算》等核心实操模块,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参与高级特效的合成制作。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将这类源自产业一线的新兴技术转化为教学与考核的关键指标,比如哪吒 2 中的申公豹长毛、海底妖兽拖万千锁链,以及虚拟制片和数字人制作的实时渲染技术需要融合GPU 并行计算的知识等等,这些技术的教学都进一步要求课程内容必须具备跨学科属性。所以课程的重构工作,本质上是将产业技术图谱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清单,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前瞻性。
三、“ 赛” :锻造精湛技能的淬炼之场
技能竞赛作为检验教学成果与锤炼学生实战能力的平台,其评价标准必须源于并紧扣产业的真实需求。例如,大连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参照韩国动画公司的验收标准设立“ 金剪刀” 竞赛,其获奖者在进入本地头部数字多媒体企业时起薪能获得 37% 的提升,这也证明了产业标准驱动型竞赛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在组织技能竞赛时,其评价维度必须超越单一的技术执行力考核,可将商业转化潜力等要素纳入核心评判范围,如奥电未来城项目已要求IP 提案必须附带用户画像分析报告,这意味着未来的竞赛也需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技术匠人向具备市场洞察力的产品经理角色转
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能淬炼。
四、“ 证” :量化专业水准的评价之尺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涵与效力,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可度量性与社会认可度。例如由头部数字多媒体企业联合开发的“ 1+X 游戏美术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数字媒体交互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虚拟现实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 ,因其考核内容紧贴岗位实际,持证学生的企业项目参与率提升了 50‰ 。为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获取这类由行业龙头企业背书的微认证,并探索“ 1+X′′ 证书与课程学分的置换机制,如大连市便将“ 认证标准国际互认” 列为2025 年战略任务的政策动向,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的证书体系必须与国际前沿标准对轨,才能真正成为衡量学生专业水准的有效标尺之一。
五、“ 创” :激发内生动力的升华之路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弥合产业价值链的断点,为区域经济升级注入核心动力。例如,大连动漫产业过去依靠高额补贴催生出惊人的动画产量,但同期IP 衍生品开发率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关岗位空缺率高达61% ,这一数据深刻揭示了原创动力不足与产业链不完整的核心症结,即缺乏从内容到商业的完整转化路径;但辽宁省在推进“ 六地” 数字文旅创新建设方面却提供了成功典型,其基于无人机测绘、AI 建模、AR 交互等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解决方案,如在技术层面,无人机倾斜摄影、多光谱成像确保了高精度数据采集,同时利用知识图谱支撑动态建模与智能交互等等,有效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文旅的融合发展。为此,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教师应着力培养其构建完整商业闭环的系统性思维,正如“ 金州古城数字复原” 项目那样,将 VR 数字文旅的技术开发与文创盲盒的商业运作同步推进,这种融合式的创新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IP 的生命力源于其可持续的商业造血能力。
结束语
综合上述,基于大连动漫走廊产业需求的实证研究,确证了“ 岗课赛证创” 五维融通模式的独特价值。教师的教学实践不再是孤立的知识传授,而是以真实的岗位标准为牵引,将课程内容与技能竞赛深度融合,学生所获的职业证书也成为衡量其专业水准的有效标尺,从而为区域数字媒体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具有高度匹配性的人才活水,并深刻回应了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时代命题。
参考文献
[1]罗薇,彭兵.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岗课赛证” 融通教学实践与探索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5,24(06):141-143.
[2]林慧瑜,尹旭熙.基于“ 岗课赛创” 融合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微型计算机,2025,(03):169-171.
本文系2025 年度辽宁中华职业教育社科研课题:《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岗课赛证创” 五维融通模式探索—基于大连动漫走廊产业需求的实证研究》结项论文,课题批准号: LNSH2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