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人员疏散效能低下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张龙龙
阜阳市消防救援支队 236000
引言
在城市化浪潮的强力推动下,城市土地资源愈发稀缺,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高层建筑在为人们提供广阔生活与工作空间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火灾风险。高层建筑火灾具有火势蔓延迅速、扑救难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成为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但当前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人员疏散效能低下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不仅严重威胁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也给城市的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人员疏散效能低下的特点
(一)疏散环境复杂多变
城市高层建筑火灾中的疏散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显著特征,其内部空间布局繁杂,不同功能区域纵横交错,使得疏散路径曲折且多样。火灾发生时,燃烧产生的烟雾迅速蔓延,会降低能见度,让疏散人员难以看清前方道路;高温环境会改变空气物理性质,影响人员行动能力。建筑内各类装饰材料燃烧释放的有毒气体成分复杂,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不同程度损害,进一步干扰人员疏散决策与行动,极大增加了疏散难度与不确定性[1]。
(二)人员行为呈现多样化特征
在城市高层建筑火灾场景下,人员行为展现出显著的多样化特征,方面心理应激反应差异致使行为表现迥异,部分人因恐慌而盲目跟随他人,丧失自主判断能力,出现争抢逃生通道等非理性行为;另一些人则能保持相对冷静,依据自身认知与经验尝试寻找安全疏散路径。另一方面个体生理素质、知识储备及社会角色不同,也导致行为分化,如老人、儿童行动迟缓,依赖他人协助;具备消防知识者会主动引导他人疏散,而缺乏相关知识者则易陷入迷茫,这些多样化行为交织,严重干扰人员疏散的有序性与高效性。
(三)疏散时间极度紧迫
在高层建筑火灾情境中,疏散时间呈现出极度紧迫的关键特性,火灾的快速蔓延特性使得火势在短时间内急剧扩大,从起火点到周边区域,甚至不同楼层的扩散速度远超想象。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热量迅速抬升环境温度,同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以极快速度充斥建筑空间,对人体生命安全构成直接且严重的威胁。人员从发现火灾到完成疏散,所拥有的时间窗口极为狭窄,任何细微的延误都可能导致被困风险大幅增加。
二、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人员疏散效能低下的存在问题
(一)建筑防火设计存在缺陷
在城市高层建筑领域,建筑防火设计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部分建筑在规划阶段,防火分区划分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未充分考虑建筑功能布局、人员密度及火灾荷载等因素,导致分区面积过大或边界模糊,无法有效限制火势蔓延范围。同时,防火分隔设施如防火墙、防火卷帘等,在材质选用、构造设计及安装工艺上存在不足,难以达到规定的耐火极限,在火灾高温作用下易出现破损、失效情况,无法发挥应有的阻隔作用[2]。
(二)疏散设施不完善
在高层建筑火灾安全保障体系中,疏散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凸显,疏散通道方面,部分建筑存在通道数量不足、宽度过窄的情况,难以满足火灾时大量人员同时疏散的需求,且通道内常堆放杂物,占用有效疏散空间,阻碍人员通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不合理,如位置隐蔽、间距过大或标识不清晰,在烟雾弥漫的环境下,人员难以快速准确识别疏散方向。
(三)人员疏散意识与能力不足
在城市高层建筑火灾应急场景中,人员疏散意识与能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从意识层面看,众多人员对火灾危害认识浅薄,日常缺乏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主动学习,在建筑内往往忽视疏散通道位置、消防设施分布等关键信息,火灾发生时难以迅速做出正确反应。能力方面,多数人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疏散技能培训,面对突发火灾,缺乏冷静判断与合理应对能力,在烟雾弥漫、环境混乱时,易出现惊慌失措、盲目跟从等行为,无法有效利用疏散设施,致使疏散过程混乱无序,延误逃生时机。
三、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人员疏散效能低下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
在提升高层建筑火灾安全保障效能的进程中,完善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至关重要,于防火设计而言,需依据建筑功能、规模及火灾荷载特性,科学划分防火分区,合理选用耐火极限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与构造,确保火灾发生时能有效遏制火势蔓延。疏散设计方面,应精准规划疏散通道布局,保证通道数量、宽度满足人员疏散需求,同时合理设置疏散指示标志与应急照明,其位置、亮度及标识清晰度需严格遵循规范,以在火灾时为人员提供清晰、准确的疏散指引,保障疏散过程安全有序[3]。
(二)强化疏散设施建设与管理
强化疏散设施建设与管理是保障高层建筑火灾中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环节,在建设阶段,需严格依照相关规范与标准,选用质量达标、性能可靠的疏散设施,如确保疏散通道的防火门具备良好密封性与耐火性能,疏散楼梯的宽度、坡度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合理布局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辅助设施,保证其在断电、烟雾等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发挥作用。在管理方面要建立常态化的巡检维护机制,定期对疏散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测试与保养,及时发现并修复设施存在的损坏、故障问题,确保疏散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三)提升人员疏散意识与应急能力
提升人员疏散意识与应急能力对于高层建筑火灾安全意义重大,在意识层面,需通过多样化宣传教育手段,如社区讲座、线上科普、建筑内张贴警示海报等,强化公众对火灾危害及疏散重要性的认知,使其在日常主动关注建筑疏散通道、消防设施位置等信息。应急能力方面,应开展定期且系统的培训演练,涵盖火灾初期应对、疏散路线选择、逃生技巧等内容,让人员在模拟火灾场景中熟悉流程、掌握技能,克服恐慌心理,提升冷静判断与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在真实火灾发生时,能有序、高效地完成疏散,保障生命安全。
结论
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人员疏散效能低下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其特点表现为疏散环境复杂多变、人员行为多样化以及疏散时间极度紧迫。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建筑防火设计缺陷、疏散设施不完善以及人员疏散意识与能力不足等。提出了完善建筑防火与疏散设计、强化疏散设施建设与管理以及提升人员疏散意识与应急能力等优化对策。通过实施这些优化策略,有望提高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人员疏散效能,降低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城市的安全稳定发展。要真正解决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人员疏散效能低下问题,还需要政府、社会、建筑单位和居民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高层建筑火灾疏散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人员行为模拟等,为优化人员疏散策略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祥昆.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难点及火场供水对策研究[J]. 消防界( 电子版 ), 2024(24).
[2] 王译征 . 高层建筑火灾模拟分析与人员疏散研究 [D]. 重庆科技学院 ,2023.
[3] 张晨.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灭火救援策略研究[J]. 消防界( 电子版),2024, 10(18):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