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园林绿化设计中本土植物的选择与应用策略

作者

赵明涛 付佳旭

150428199710134559 150124199602163537

摘要:本研究围绕园林绿化设计中本土植物的选择与应用展开,提出适地适树、生态适应性、功能性与美观性兼顾、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四大选择原则,深入剖析自然、人为、经济因素对本土植物选择的影响。针对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等不同场景,阐述本土植物的应用形式与策略,并探索创新应用路径。研究旨在为提升园林绿化生态效益与景观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推动本土植物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科学应用。

关键词:园林绿化;本土植物;选择原则;应用策略;生态效益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关键作用。本土植物凭借对当地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在维持生态平衡、降低养护成本、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当前园林绿化实践中,本土植物的选择与应用存在诸多问题,如忽视植物生态习性、配置不合理、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价值等。

园林绿化设计中本土植物的选择与应用策略

一、园林绿化设计中本土植物的选择原则

1.1 适地适树原则

适地适树是本土植物选择的核心原则。不同的本土植物对生长环境有着特定要求,例如在北方干旱地区,榆树、沙棘等耐旱植物能够良好生长;而在南方湿润多雨地区,榕树、樟树更适应气候条件。这就要求在园林绿化设计时,需充分考量当地的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本土植物。

1.2 生态适应性原则

适地性原则主要指植物对周围环境抗逆性的适应,多选用耐旱、耐寒、耐瘠薄及抗病虫害的乡土植物品种,可大大降低人的干预度及资源投入度。植物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已形成其在生存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植物种植后不需大量灌溉和施肥,少生病虫害,在恶劣条件下能够长期生长,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1.3 功能性与美观性兼顾原则

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植物的选择也要注意功能性和美观性的融合。从功能性来看,园林绿化设计所选取的植物也有不同的作用,夹竹桃、女贞等对有害气体的吸附能力较强,可以选择栽种在工厂周边。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也要结合植物的美观性,采用植物色彩、植物形态、季相变化等来营造园林绿化景观的美学价值。春季可以选用樱花、桃树等观花植物,夏季选择紫薇、木槿等色彩较鲜艳的植物,秋季可以选择银杏、枫树等来呈现优美的秋景,冬季可以运用松柏等常青植物来提升绿地的活泼氛围,做到一年四季均具有相应的景观展示,进而提高园林绿化的景观欣赏价值。

1.4 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原则

基于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原则可以形成健康的稳定的群落。在选择乡土植物时,也要防止单一树种大量种植,而通过不同植物的合理搭配,组成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而不同层次的植物群落组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可以给不同的物种提供适应的生境,有利于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森林生态系统中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地被植物组成的群落系统,其不同的群落结构可以为不同的生物提供适应的生境。

二、影响本土植物选择的因素分析

2.1 自然因素

自然条件是决定当地选择乡土植物的必要条件。气候条件如温度、雨量、光照等因素影响着植物生长发育的生存环境,如热带植物在严寒的北方自然不能生长,寒温带植物在南方高温高湿的环境也难以生活,土壤酸碱性如杜鹃、山茶等在酸性土壤生长更好,紫穗槐、柽柳等则适应碱性土壤;地形地貌如山地环境适合生长根系发达、固土性强的植物,低洼区则要选种耐水湿的植物等。

2.2 人为因素

人的主观认识对本土植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植物种植在于规划决定了某些区域的划分功能,功能不同对于植物的选择影响也不同。如商业性地区的绿化强调的是观赏性和干净整洁等,往往会选择一些观赏性强、修剪整齐的植物;而居住区的绿化,则更加强调舒适性等,会选择一些比较方便、无刺、无味的植物。人们的审美观和传统文化又会使他们对于本土植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高尚品格的松、竹、梅等常会被运用在园林中,以此表现其特定的文化含义。植物造景也是依赖设计师的主观技艺、水平、设计理念等诸多因素来完成本土植物的选择与造景效果。

2.3 经济因素

地区性,成本是影响当地物种选定的主要因素,植株的价格将决定其选择的类型,部分珍贵或进口的当地物种成本较高,可能会影响到在园林造景中的使用。植株的栽种和养护费用也很关键,其生长发育慢、养护难度高、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一些本土的植物生长缓慢,养护难度较高,成本会更高。而适应性强且耐养护的本土植物则会减少后期的养护费用。市场的供应状况也会影响到植物的选定,当某种本土植物市场上供应不足时,设计师会用其他本土植物来代替。

三、本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与策略

3.1 城市公园中的本土植物应用

在城市公园绿化中,乡土植物可以通过组合丰富的植物群落构造立体的景观,比如以高大的乡土乔木杨树、槐树作上层,配植紫薇、木槿等花灌木中层,配置地被植物麦冬、葱兰等植物作下层,以构成立体植物景观。结合公园的功能分区进行植物配置,在休憩活动区选用具有较好的遮阴作用的树种,在观景区设计四季花卉景观,在保护生态区选用具有生态恢复功能的植物,形成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绿化景观。

3.2 道路绿化中的本土植物应用

在道路绿化种植方面,要选用本地的植物种类,不但要考虑适用性、功能性,更要选择适合道路树种,如行道树树干高大挺拔,树冠整齐,抗污能力较强,选用法桐、栾树等树种,为人们在路行中提供遮阴避阳的作用。同时又具备吸附空气污染物的能力,还可以选用乔、灌、草的混栽结构搭配方式,从而组成多个层次的防护屏障,起到降噪、防尘的目的。

3.3 居住区绿化中的本土植物应用

居住区的绿化主要目的是给人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因此在选择植物时应选择安全性、观赏性和生态性较好的乡土植物,选择没有毒、没有刺、没有异味的植物,海棠、桂花等,以保护居民的安全。利用植物的搭配,实现四季有景的景象,同时利用植物的隔音、滞尘功能,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质量,在居住区设置部分休闲绿地、儿童活动场所,种植柔软的草地和色彩艳丽的植物等,给居民近距离接触自然的空间。

3.4 本土植物应用的创新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园林景观需求的提高,本土园林植物应用也需要进行创新。结合一些现代科技的应用,如智能控制系统灌溉技术、垂直绿化技术等对本土植物的应用进行扩展。在房屋的外墙上运用垂直绿化技术种植本土攀缘植物,不仅可以提高绿化面积,也可以发挥隔热、隔音等功能。将文化创意与植物景观相结合,结合运用植物造型、园林景观小品等形式,使园林景观具有更多的文化底蕴。如通过运用修剪造型的方法将本土植物修剪成动物、人物等形象,营造出趣味性、艺术性的景观,提高园林的吸引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本土植物的选择与应用至关重要。通过遵循适地适树、生态适应性、功能性与美观性兼顾、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等原则,综合考虑自然、人为、经济等因素,合理选择和配置本土植物,并创新应用策略,能够充分发挥本土植物在生态保护、景观营造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梁翠霞.园林绿化设计中本土植物的选择与应用策略研究[J].花木盆景,2025,(03):94-95.

[2]赵亮.园林绿化设计中风景元素的实施[J].花卉,2020,(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