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思想研究

作者

刘朝晖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内容也不断变化,原有的管理模式相对粗放、单一,无法适应当前的综合管理需求。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已经逐步发展为学生学习生活、教职职工工作、教学发展以及教学模式等4 个方面的管理,需要更加积极的进行融合性的管理,其管理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为此,需要进行管理模式、管理思路的创新,充分结合大数据、智能化等先进的管理技术,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达到加强教育管理效果的目的。

一、高校教育管理目标

1.1 高校教育管理硬目标

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为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与发展提供机会。因此高校教育管理的硬目标,就是达成学生的教育目标,完成教学期望。如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率等。这些目标是学生、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非常重视的教学目标,是目前量化效果最好的目标。随着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使得高校的教学任务也更加繁重,管理压力也更大。

1.2 高校教育管理软目标

软目标则与传统可量化的应目标有本质区别,软目标是更加综合性的教育管理内容,如学生的教育价值期望、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等,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硬目标的达成,但依旧会对学生教育、价值观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目标。但由于其量化难度高,使得传统管理模式中,并未充分重视软目标的管理。

二、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理念问题

2.1 教育管理理念陈旧

虽然作为科研的探索前沿,但由于受到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性不足 [1]。管理人员对创新管理理念的认识不足,为满足日常工作的便捷性与系统性,往往不会主动进行教育管理。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形势不断变化,高校的师生关系也在逐步变化,但如果管理者无法正视形势变化,无法维护学生的知情权、监督权,则会影响教育管理的正常开展,导致教育管理质量下降。

2.2 教育管理方法单一

高校的传统教育管理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较为强制、统一的管理,通过奖惩制度、人员管理等方式,限制学生的活动范围与活动项目,以此达到管理目的。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生活规律,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但无法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的能力与天性受到封闭式管理的制约,高校的教育管理压力也不断增加,导致部分教学资源浪费,或出现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情况。

2.3 教育管理制度僵化

除观念陈旧、方法单一等问题,管理制度的僵化也是影响高校教育管理效果的主要问题。制度僵化主要体现在管理中过度强调管理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管理的“受制者”,这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受到较多限制。随着学生培养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的教学管理需求也从管理逐步转变为服务,但传统的管理制度则无法适应相关的要求,甚至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对立 [2]。

三、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性措施

3.1 引入创新管理理念

针对当前管理理念陈旧的问题,需要高校管理人员引入创新的管理理念。管理人员应摒弃依赖传统理念管理带来的经验,从创新、人文等角度出发,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 [3]。当前高校学生的个性较强,传统管理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可,通过人文管理、因材施教管理等方式,提高学生积极实施自我管理,在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培养,使教师能够更加理解与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建立起协作发展的管理新形势。

3.2 开展多元化管理

针对管理方法单一的问题,则需要高校管理人员充分重视多元化管理、多角度管理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提升作用。需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同时杜绝“纸上谈兵”,切实将新的管理制度不断融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管理活动的开展,不断量化新的管理方法,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选择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教育教学需求、能力发展需求的教学管理活动,逐步淘汰过于冗杂的管理方法。

3.3 加强学分制管理应用

对于管理制度僵化的问题,需要创新学分制管理制度,学分制管理虽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得到应用,但仍旧存在实际管理不落地,管理与实际脱节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学分制管理的落地效果,充分发挥学分制管理的作用。学分制管理的落地,依托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兴趣的实践与挖掘,因此需要高校充分放开课堂,为学生提供学分制教学的环境,为有学力的学生提供双学位的进修机会,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此外,还需要是充分协调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设置,充分满足学生复合型能力学习的需求,使选课体系与学分制管理相匹配。

3.4 引入智能、大数据管理方案

通过成熟的大数据技术进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十分必要,利用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管理系统等信息技术平台进行管理,加强管理工作中大量信息的收集、处理速度,帮助高校更加便捷的开展管理,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帮助高校教师更加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配合学分制管理制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效果。

总结:

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压力较大,传统管理制度、管理理念逐步脱节于新型的管理形势与需求,通过引入创新管理理念、开展多元化管理、加强学分制管理应用、引入智能、大数据管理方案等创新措施,使高校的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以此加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并提高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任祥宝 , 齐永晓 . 高校优良学风培育朋辈教育管理模式探析—以上海电力大学“ 00 后”大学生“青年小讲师”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5,(13):53-56.

[2] 贺凡伦 .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与应对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04):119-121.

[3] 刘洪章 . 浅谈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思想 [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42(1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