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动态更新机制及案例实证分析

作者

冷凤鸣 刘晨宇

1.21018119980412402X 2.210423199704140025

一、引言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凭借其高效、环保、质量可控等优势,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十四五” 建筑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 。然而,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工程投资估算、成本控制以及招投标等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概预算定额作为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动态更新机制,才能适应装配式建筑技术革新、市场变化的需求,保障工程建设各环节的顺利进行,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研究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动态更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动态更新的原则

(一)及时性原则

装配式建筑行业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构配件、施工工艺不断涌现,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也处于动态变化中。概预算定额必须及时跟进这些变化,在新技术、新工艺投入使用后,尽快完成定额的修订与更新,避免因定额滞后导致工程造价不准确,影响工程投资决策和成本控制。

(二)准确性原则

动态更新过程中,要确保定额数据的准确性。需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工程实践数据收集与分析,结合科学的测算方法,准确反映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实际成本构成和消耗水平,为工程造价的精确计算提供可靠依据。

(三)适应性原则

定额应适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和需求。考虑到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材料供应、施工条件存在差异,动态更新的定额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通用性,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合理反映工程造价。

三、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动态更新的方法

(一)基于市场价格波动的更新

材料和设备价格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建立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定期收集钢材、混凝土、预制构件等主要材料和设备的市场价格信息,分析价格走势。当价格波动超过一定幅度时,及时调整概预算定额中的材料设备单价,使定额能够真实反映市场成本变化。

(二)基于技术创新的更新

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新的施工工艺、构配件会提高生产效率,改变成本消耗结构。通过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效果进行跟踪研究,测算其对人工、材料、机械等消耗量的影响,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纳入概预算定额体系,并调整相应的定额指标。

(三)基于政策法规变化的更新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法规,如税收优惠、补贴政策、质量标准等,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关注政策法规动态,分析政策变化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及时调整概预算定额中的相关内容,确保定额符合政策要求。

四、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动态更新的影响因素

(一)技术因素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如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智能化建造技术等的应用,会改变工程的施工流程和资源消耗。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和普及程度,直接影响着概预算定额动态更新的频率和内容。

(二)市场因素

建筑材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设备租赁市场的价格波动,以及市场竞争状况,都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产生影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概预算定额动态更新的难度和工作量。

(三)管理因素

定额管理部门的组织架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及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都会影响动态更新机制的运行效果。有效的管理和协调能够确保定额更新工作及时、准确地开展。

五、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动态更新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更新周期较长

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的更新主要依赖于政府主管部门定期发布修订版本,更新周期通常为数年。在技术和市场快速变化的背景下,

这种较长的更新周期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导致定额与市场实际情况脱节。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困难

动态更新需要大量准确的工程数据作为支撑,但由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数据收集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来源分散,且部分数据存在失真现象,增加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难度,影响了定额更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各方参与度不足

在定额动态更新过程中,主要以定额管理部门为主导,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参与度较低。各方对自身在定额更新中的职责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导致定额更新难以充分反映各方实际需求。

六、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动态更新机制的策略

(一)缩短更新周期

采用定期更新与不定期更新相结合的方式,缩短定额更新周期。对于市场价格波动等变化较为频繁的因素,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调整相关定额指标;对于技术创新等因素,在新技术成熟推广后,尽快完成定额修订,确保定额能够及时反映行业发展变化。

(二)加强数据管理

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标准和规范,整合各方数据资源,构建装配式建筑工程数据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高效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定额动态更新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提高各方参与度

明确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在定额动态更新中的职责和义务,建立多方参与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组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各方在技术、管理、实践等方面的优势,使定额更新更符合实际工程需求。

七、结论

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动态更新机制对于保障工程造价合理性、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通过明确更新原则、采用科学的更新方法、分析影响因素,认识到当前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策略,有助于建立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动态更新机制。未来,随着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还需不断探索和优化动态更新机制,使其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为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造价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华。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动态更新的及时性研究 [J]. 建筑经济,2023 (5): 45 - 50.

[2] 王强。基于大数据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准确性提升策略[J]. 工程管理学报,2022, 36 (3): 38 - 43.

[3] 赵刚。区域装配式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适应性调整研究 [J]. 土木工程学报,2023, 56 (S1): 223 -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