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区初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课程创新实践

作者

黄洁

内蒙航天学校 010010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浪潮奔涌向前的当下,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育领域的璀璨灯塔,指引着育人方向。核心素养聚焦于学生在学习历程中逐步积淀的,能支撑个人终身成长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品格和核心能力。而在广袤的农区,初中教育正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 有限的资源、相对薄弱的师资力量,都在呼唤更贴合实际的教育革新。如何突破现状,在现有条件下高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农区初中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校本化课程创新恰似一把金钥匙,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特质,量身定制特色课程,为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开辟新路径,其探索意义深远且迫切。

二、农区初中教育现状及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农区初中教育现状

与繁华都市的初中相比,农区初中宛如生长在贫瘠土壤中的幼苗,在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学生基础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传统教学模式如同老旧的马车,侧重于知识的单向灌输,却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独特个性与发展需求。课程设置也多是千篇一律的 “标准配置”,与当地乡村生活、农区产业以及学生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就像给渴望甘霖的禾苗浇错了水,学生难以从课堂中找到共鸣,学习兴趣日渐黯淡,核心素养培养也因此难以落地生根。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驰骋社会的 “万能钥匙”,涵盖文化根基的深厚积淀、自主发展的内在驱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担当三大维度。对于农区初中学生而言,培育核心素养不仅是提升学业成绩的 “加速器”,更是塑造全面发展人格的 “铸魂工程”。它如同坚实的基石,为学生未来投身职业、融入社会筑牢根基,助力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因此,核心素养培养应成为农区初中教育的核心使命。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课程创新策略

(一)明确课程目标,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校本化课程创新的首要任务,是为课程点亮一盏明灯 —— 明确清晰且具针对性的目标,并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其中。农区初中应深入调研学生需求,挖掘当地特色资源。例如,在盛产果蔬的农区,开设农业科技课程,从育苗栽培到病虫害防治,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在拥有悠久民俗文化的地区,开发乡土文化课程,讲述民间故事、传承传统手工艺,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文化认同感与实践创新能力,让课程目标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 “指南针”。

(二)整合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农区初中坐拥广阔天地,应善于整合资源,为课程注入鲜活生命力。与当地农业合作社合作,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参与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实践;携手文化站,开展民俗文化研学活动,让学生触摸历史脉络。同时,积极拥抱互联网,引入优质网络课程,打破地域限制。就像搭建一座知识的彩虹桥,将外部的优质资源引入校园,拓宽学生视野,让课程内容既有乡土的 “泥土芬芳”,又有时代的 “科技气息”。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校本化课程创新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革新。项目式学习如同让学生成为“小探险家”,围绕某个农业项目或文化课题,自主探索、合作研究;探究式学习则鼓励学生化身 “小科学家”,在问题引导下主动求知。在农业科技课程中,学生分组开展 “不同土壤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实验,从播种到收获全程记录分析。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农业科技纪录片、民俗文化动画短片,让课堂充满趣味,点燃学生学习热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建立评价体系,保障课程质量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校本化课程的 “守护者”。学校需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多维度,定期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与课程实施效果。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感受,鼓励家长参与评价,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成为评价主体。就像组建一支多元 “评审团”,从不同视角为课程质量把关,及时发现问题、优化课程,确保校本化课程始终沿着高质量轨道前行。

四、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某农区,一所初中为突破教育瓶颈,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开启了校本化课程创新之旅。学校立足当地农业大县与文化之乡的特色,大刀阔斧地开发特色课程,革新教学与评价模式,力求为学生成长注入新活力。

(二)实践过程

课程开发

学校集结骨干教师,深入乡村调研,挖掘当地资源。结合本地蔬菜种植产业优势,开发农业科技课程,涵盖无土栽培技术、智能大棚管理等前沿知识;依托丰富的民间剪纸、泥塑文化,打造乡土文化课程,邀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传授传统技艺。课程内容既贴近生活,又富有时代感,为学生打开全新学习天地。

教学方法创新

课堂上,项目式学习成为常态。在农业科技课程中,学生以 “生态农场运营” 为项目,分组负责选种、种植、销售等环节,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乡土文化课程里,学生围绕 “家乡民俗文化传承” 课题,走访老人、收集故事、拍摄纪录片,用探究的方式感受文化魅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 “做中学”“玩中学”,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结语

农区初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课程创新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通过明确课程目标、整合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建立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推动校本化课程创新实践的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其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深化家校合作:学校应深化与家长的合作和沟通,共同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和全面发展。推广成功经验:学校应积极推广校本化课程创新实践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农区初中提供借鉴和参考。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推动农区初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课程创新实践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J]. 马云鹏. 课程 . 教材 . 教法 ,2009(04)

[2] 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J]. 徐玉珍 . 教育研究 ,2008(02)

[3] 课程实施及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J]. 马云鹏 . 课程 . 教材 . 教法 ,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