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
董婷婷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淞南阳光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200
引言
幼小衔接是儿童发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过渡阶段,它不仅标志着儿童从生活环境到学习环境的转变,还深刻影响着儿童未来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形成。在这一阶段,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包括自我管理和自我引导的能力,还涵盖了儿童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学习策略等方面。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然而,当前在幼小衔接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分析幼小衔接中自主学习的现状,探讨教师、家庭及学校环境如何共同作用,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提供有效的实践策略。
一、幼小衔接的理论基础
幼小衔接是儿童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时期,它涉及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会发生重要变化,因此,如何在这一阶段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支持,成为了教育者关注的重点。自主学习能力是幼小衔接中的核心发展目标之一。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引导,培养问题意识,并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儿童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儿童的认知发展有了显著的变化。幼儿园阶段,儿童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直观体验和感官感知,而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开始适应较为抽象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此时,儿童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具体操作过渡到抽象推理,学习的自主性也逐步加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儿童的自我认知密切相关,儿童通过对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调整,逐步实现从依赖他人到独立学习的转变。同时,幼小衔接阶段的情感发展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影响。儿童在进入小学时,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和不安。教育者通过建立支持性和温暖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儿童缓解情绪,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情感上为自主学习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二、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当前幼儿园及小学阶段自主学习培养的现状
在当前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尝试通过项目化学习、探索性活动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小学阶段,随着学科教学的深入,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注重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等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此外,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家庭教育也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为重要。总体而言,虽然各学段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有所进展,但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仍然存在差异,尤其是在如何平衡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上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当前,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在教学方法上,部分幼儿园和小学依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过于依赖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索的机会。其次,家庭教育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虽然一些家长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同,部分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过度干预,甚至形成了过度依赖教师的习惯,反而不利于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此外,学校和家庭在教育目标上的协同工作仍显不足,学校教育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可能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缺乏与家庭教育的有效对接。再者,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的单一性也限制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度重视应试教育的倾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正的探索与自主性。
(三)幼小衔接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幼小衔接中,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多个因素密切相关。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是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家庭教育在这一阶段同样至关重要。家长的教育观念、参与方式及对自主学习的支持,决定了孩子能否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积极的学习引导和自主性培养。学校环境的创设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课堂的互动氛围、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作业设计的合理性等,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儿童的自主学习动力。在此基础上,同伴之间的学习合作也起到促进作用,孩子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激励,共同探索,可以有效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也非常重要,课程内容如果过于抽象或过于繁重,会让孩子感到焦虑和厌学,从而抑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幼小衔接中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引领下的自主学习路径探索:激发儿童内在动力的有效方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通过为儿童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和体验,教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主动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教师不仅要为孩子们提供知识的基础,更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激发儿童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通过创设开放式问题、互动性强的活动,以及适宜的教学环境,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孩子们不仅在过程中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自主探究中,学会了如何思考和学习。教师的引导应该是温和而富有启发性的,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的自然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植物生长的小秘密”这一主题,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展示几株不同的植物,分别是正在生长的小花、刚刚发芽的小树苗和一株已经长得很高的大树。教师通过观察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植物如何从种子长成这样。他们可以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并提出问题,比如“植物是怎么吸水的?”或“植物需要什么才能长得更好?”教师在此过程中不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通过提供不同的感官体验和简单的实验来让孩子们自行探索。例如,可以让孩子们将不同的植物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如阳光充足与阴暗环境),并通过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培养了他们自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此扮演的是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孩子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总结结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逐步培养,并通过亲身体验和反思,学会了独立探究。
(二)家庭合作中的自主学习力量:家园共育如何共同促进儿童发展
家庭教育对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其情感与认知发展的关键支持者。通过家园合作,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和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促进儿童自主学习的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一些动手实践的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这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好奇心,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家长的积极参与也能使孩子在情感上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支持,从而在学习中更加自信,愿意去尝试和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家园共育的模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成长平台,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发挥自主学习的潜力。
例如:在幼儿园的“我和自然”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设计了一系列能够激发孩子自主探索自然的活动。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小动物,讨论它们的生活习性、成长过程等问题。孩子们通过图画、模型等方式表现出自己对自然界的理解,而教师则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接着,家长被邀请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家长和孩子一起去户外观察植物和昆虫,家长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所见的现象,比如通过拍照、绘画或简短的文字描述来表达。家长还与孩子一起查找相关资料,帮助孩子理解更复杂的自然现象。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也学会了如何自己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且探索解决方法。这一过程中,家长不仅增强了与孩子的互动,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家园的共同努力,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三)课堂互动中的自主学习培养:通过合作与实践激发儿童的学习潜力
课堂互动是培养儿童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够促进知识的共同构建和问题的共同探讨。在互动过程中,儿童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互动形式,可以激发儿童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这种互动模式使孩子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能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倾听、表达和共同决策,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帮助孩子们在互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兴趣。
例如:在幼儿园的“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潜力。课堂开始时,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狮子、猴子、乌龟等。随后,教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代表”,并准备与该动物相关的小剧本。在小组合作中,孩子们需要互相讨论动物的行为特点,决定如何通过表演来展现这些特征。通过这一过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关于动物的知识,还在合作和讨论中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际操作时,教师不断观察孩子们的互动,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引导他们在合作中探索新的知识点,并帮助他们提升表演和交流的技巧。最终,孩子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在实践中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课堂互动模式,既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经历,又在实践中激发了他们对探索知识的热情。
结语
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关乎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家庭的支持与合作、以及课堂互动的实践活动,都是促进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情感和认知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能够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信;而课堂中的互动与合作则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展示自我学习成果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合作中成长。总的来说,幼小衔接阶段是儿童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基础期,家园共育、课堂互动等多种策略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孩子们在这一时期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教师、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儿童将拥有更加坚实的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旅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雪娟 . 浅论幼小衔接视域下大班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J]. 名师在线 ,2025,11(02):96-98.
[2] 梁艳敏 . 幼小衔接中的科学教学 [J]. 小学科学 ,2025,(03):115-117.
[3] 顾小天. 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基于立德树人的视角[J].大学 ,2024,(S2):124-126.
[4] 祎禧卓玛 . 课程游戏化视域下的家园合作之幼小衔接工作探析 [J]. 人生与伴侣 ,2024,(48):91-93.
[5] 刘思源 , 雷宁 . 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小衔接数学核心经验支持策略 [J]. 辽宁教育 ,2024,(24):37-41.
作者简介:董婷婷 ,女 汉族 , 江苏苏州,1992.09 本科,职称: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