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
迈迪娜·吐尔逊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一、“人工智能+”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效应用互联网,利用影视材料和其他电子图像开展思政教育,相较于纯粹文字的形式,内容会显得更加多样鲜活,扩展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其专业性。学生通过这样更加直观的方式来接受思政教育也会更加积极与主动 [1]。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新媒体形式,如短视频、虚拟现实体验等,为呈现思政内容提供多元载体,将抽象理论具象化,赋予经典理论新时代内涵,使思政教育内容时刻保持 “新鲜度”,与时俱进的强化学生的思政素养。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一)构建智能思政教育平台,整合多元教育资源
在“人工智能 +”背景下,构建智能思政教育平台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举措。高校应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搭建集学习、互动、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该平台要具备强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功能,不仅能汇聚来自互联网、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多渠道的思政教育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还能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收集其学习行为数据 [2]。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的智能推荐算法,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为其推送契合的学习内容,如针对关注经济发展的学生,推送宏观经济政策解读与思政关联分析课程;对于热衷文化领域的学生,推荐文化自信相关的深度解读资料。同时,平台应构建一个互动交流的社群平台,鼓励师生间及学生相互之间的思维交流。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自由提出学习中的疑惑、分享个人见解,而教师则能迅速提供指导和反馈。这样的设置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创造了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氛围,确保了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
(二)推动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发挥双方互补优势
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是实现思政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创新路径。一方面,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导者,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够给予学生情感关怀、价值引导和思想启迪。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预测能力以及知识存储与检索功能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情分析,精准把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思想困惑。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提供的教学资源和建议,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教学变的生动有趣,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比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人工智能可推荐将当下热点事件融入案例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价值观的现实应用。教师则聚焦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塑造,在课堂上组织讨论、开展实践活动,将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与自身的教育智慧相结合,实现人机优势互补,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三)完善智能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实现科学精准评估
传统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知识记忆的考查,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思想发展。为实现思政教育治理现代化,高校需构建完善的智能思政教育评价体系 [4]。该体系应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从多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知识掌握维度,利用智能考试系统,除了传统的客观题考查,还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主观题进行智能批改,分析学生的答题逻辑、观点阐述,精准评估其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学习过程维度,借助学习行为分析技术,对学生在智能学习平台上的参与度、互动频率、作业完成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价值观塑造与思想发展维度,利用情感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学生在课堂讨论、线上交流中的言论,洞察其价值取向和思想变化。例如,观察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判断其是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依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改进方向,为教育者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思政教育不断优化。
(四)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增强教育实践能力
教师是实施思政教育的关键主体,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是推动思政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开展系统的教师培训项目,帮助教师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场景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人工智能工具的操作技能,如学习使用智能教学软件、数据分析平台等,还涵盖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策略 [5]。例如,举办专题讲座,邀请教育技术专家和思政教育名师分享成功案例,展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创设情境、开展互动教学。组织教师参加实践工作坊,让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将人工智能融入教学的有效途径,如设计基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此外,鼓励教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探索人工智能环境下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通过科研带动教学创新。通过这些举措,使教师具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效果的能力,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 + ”时代思政教育的新要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断充实,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更加现代化,既是党和国家对于教育面向未来的重要把控,也是党和国家对于思政工作的完整部署。高校思政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点,广大青年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自觉接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重视青年的作用,发挥青年的价值,帮助青年成长成才,在加强学生理论养成的过程中重视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应始终将其作为教育的目标。推动思政教育现代化改革,是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符合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重要决策。“人工智能 +”背景下,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潮流,高校思政教育也包含在内,高校思政教育要准确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完善思政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更加开放的眼光面对思政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及教育评价上积极创新,共同推动思政教育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徐功富 . 网络信息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研究 [J]. 公关世界 ,2025, (01): 52-54.
[2] 刘奕含 .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问题与路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37 (11): 21-23.
[3] 狄丛丛 . 人工智能助推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 [J]. 世纪桥 ,2024, (11): 57-59.
[4] 陶言诚, 韩芳.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实践困境与解决对策 [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37 (08): 1-2+5.
[5] 王馨彤, 代德伟.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精准渗透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3, 22 (10): 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