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运动康复课堂教学策略优化研究
周怡
义乌市星光实验学校 322000
四年级特殊学生学习生活语文课程时,由于个体障碍类型和程度的差异,表现出显着的学习进度和能力上的差别。运动康复课堂是多学科融合实践的平台,在重视身体机能康复的同时,也应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如何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支撑,建构动态分层教学策略架构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目标单一和方法呆板的局限性,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符合自身发展节奏过程的学习目标已成为当前特殊教育教学实践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
一、基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运动康复课堂教学优化重要性
在四年级语文运动康复融合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个别化教育计划(IEP)被认为是促进精确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策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康复需求表现出明显异质性的特点,传统的标准化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个体化的发展需要 。在对学生认知特征和康复需求进行差异分析的基础上 ,IEP 以建构个性化教学方案为手段,将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发展水平动态地适配起来,以优化课堂资源配置和教学流程设计。这一模式通过对教学梯度和难度系数的精准调控,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推动教学资源靶向性输入,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适配自身发展需要的高效学习生态。实践证明,实施 IEP 有利于促进学生运动康复和语文素养等方面的合作,并在确保教育公平性的前提下,将个性化成长的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基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运动康复课堂教学策略优化路径
(一)精准评估定基点:细化个体差异构建运动康复语文学情档案
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基础都具有显着的个体差异。如果用统一的标准来执行教学,很难符合不同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建构运动康复视野下语文学情档案可以系统地记录学生身体机能状况,语言能力水平和学习习惯特征,从而为教学策略提供科学参考和提高教学针对性[2]。
于四年级生活化语文教学情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动态评估手段对学生运动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进行全面评价。比如在“生字书写”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握笔姿势,书写力度和运笔流畅度这些动作表现,并同步记录他们认读生字的准确率和组词能力这两个语文能力指标。在把这些资料融入到学生独家的运动康复语文学情档案中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档案中表现出的个体差异针对书写困难学生进行握笔矫正训练和生字书写强化练习设计,并且融入运动康复的技巧,比如手部肌肉的按摩和放松,在握力器的帮助下的辅助训练,帮助学生提高书写动作的效果;对生字记忆能力弱的同学,教师可以利用形象化记忆的方式通过画生字卡片和建构生字思维导图等方式把生字和实际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以期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实现“一生一档”精准教学支撑目标。
(二)目标分层明路径:依据 IEP 制定梯度化生活语文康复目标体系
运动康复和语文学习整合过程中不同学生发展速率有差别。基于个别化教育计划(IEP),构建一个梯度化的目标体系,这一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明确和可实现的学习路径,致力于帮助学生在逐渐达成目标的旅程中,稳定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四年级“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根据 IEP 给学生设置分层目标。对于理解能力较弱和缺乏运动协调性的同学来说,基础目标是在短文中精确地指认具体名词和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模拟课文中的动作。比如读描述动物活动的短文,摹拟相应动物动作等;对理解能力中等水平者,将目标提升到归纳短文段落主旨、通过写关键词句来记录、同时做适量手指操训练、促进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协助文字书写等;对能力强的同学而言,其目标定为剖析短文结构和情感表达、完成仿写短文 1篇、在写短文时纳入站立书写等平衡训练以提高其专注力和肢体协调性。通过这一分层递进目标规划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勾画出一条明晰的学习路径,让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发展节奏的前提下实现运动康复和语文学习协同进步。
(三)任务驱动促参与:设计个性化任务链提升语文康复课堂效能
基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入手,建构阶梯式任务链,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任务驱动模式把语文康复目标提炼为任务模块的逻辑递进,指导学生突破任务实践的能力限制,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究的认知跃迁。同时通过差异化的任务设计让不同能力层级学生都能在适配难度上有成功体验,继而提高课堂参与效能和学习效果[3]。
在四年级生活语文 " 自然景物描写 " 单元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语文基础与运动能力差异,构建分层任务体系。对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为薄弱然而运动能力却颇为突出的学生,设计“校园植物探查”这一任务,此任务要求学生携带记录工具,在指定的校园区域挑选三种植物,借助触觉去感知其纹理特征,凭借视觉来观察形态结构,并且运用简短的语句描述植物的特性,比如“叶片的形状类似折扇,呈现出墨绿色”。而对于语言能力较强但肢体协调性不太好的学生,布置景物拼图重构”任务,学生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景物描写文本,在教室的不同区域找寻对应的拼图组件,完成拼图之后用连贯的语句描述画面内容。教师凭借动态调整任务的难度以及实施形式,能契合差异化的康复需求,又能促使学生在任务实践中达成语言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协同发展。
三、结语
在特殊教育逐渐向精准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个别化教育计划和运动康复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一条特殊学生全面成长的崭新道路。这种融合模式所具有的价值既表现在借助于科学评估和分层教学策略实现精准适配上,也表现在建构起以生为本的动态教育体系上。这一创新实践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彰显教育公平理念和人文关怀精神,对特殊教育教学策略的改革提供一个示范样本,特殊教育得到强有力的推动,使其持续向更有针对性、更具实际效果和更大的发展前景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莹 . 自闭症儿童体育课随班就读个别化教育课程的设置研究 [D].西安体育学院 ,2022.
[2] 李俊强 . 语言康复融入生活语文教学的方法研究 [J]. 绥化学院学报 ,2021,41(07):61-63.
[3] 李美玲 , 谭玥 . 自闭症儿童的个别化教育 [J]. 社会福利 ,2019,(0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