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探技术在随州吴随矿业露天花岗岩矿山的应用研究
张丞月
随州吴随矿业有限公司 441323
1 引言
随州吴随矿业露天花岗岩矿山位于湖北省随县吴山镇,以开采随州白麻和黄金麻为主,年开采规模达 170 万立方米,是华中地区重要的饰面石材基地。该矿区历经 20 余年开采,矿体稳定性高,但地质结构复杂,节理发育且风化层分布不均,传统钻探与地质测绘方法难以满足精细化勘探需求。槽探技术凭借其直观性与低成本优势,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
2 地质背景与设计思想
2.1 矿区地质特征
吴随矿业矿区主体为燕山期花岗岩,岩性致密,平均密度 2.65g/ cm³,纵波速度 5.5-6.2km/s ,横波速度 3.0-3.5km/s, 。矿体呈层状分布,倾角 15° -30∘ ,厚度 30-80 米,顶部覆盖 5-10 米全风化层,岩体内节理裂隙较为发育,节理裂隙大多较平直、细窄,延伸稳定。受淋滤等作用影响,裂隙面两侧岩石常具有风化特征,例如含铁矿物氧化后形成黄褐色 “铁锈”等风化现象。
根据节理的形成因素,可以划分:一类因温差作用导致的“球形风化”的节理;另一类为受应力作用形成的节理,节理面上常见有绿帘石化等矿物蚀变,偶可见擦痕等现象。对多个节理产状的测量统计分析,矿区内主要包含两组节理,节理走向以北东向为主,占总体的约 63% ,其次为南北向—近南北向,占约 15.5% 。其它走向的节理亦有发育,节理倾角多陡倾,一半以上倾角大于 70∘ °。走向NE-SW,密度2-4 条/ 米,深度延伸5-15 米,对矿体完整性造成显著影响。
2.2 勘探技术瓶颈
传统钻探方法虽能获取岩芯数据,但成本高、效率低,且难以覆盖全矿区;地质测绘受地表条件限制,深部构造解析能力不足。花岗岩的高硬度(摩氏硬度 6-7)导致常规挖掘设备效率低下,而风化层与基岩的波阻抗差异小,物探方法界面识别困难,需采用针对性的工程揭露手段。
3 槽探技术方法与实施
3.1 槽探设计与施工
1. 槽位布置:依据矿体走向与节理发育特征,采用垂直矿体走向的网格布槽方案,槽间距20-30 米,槽长50-100 米,深度控制在3-5 米,确保揭露全风化层与基岩接触面。
2. 开挖工艺:
表层剥离:采用挖掘机配合岩石锯切割,清除3-5 米厚的全风化层,形成初始临空面。
静态爆破:针对强风化与弱风化花岗岩,采用膨胀剂与机械破碎结合的方法,避免传统爆破对矿体的损伤。具体流程为:钻孔(孔径42mm ,孔深 1.5-2.0 米,间距 0.5 米) $$ 装填膨胀剂 $$ 静置 8-12 小时$$ 机械破碎。
人工清槽:对槽底与槽壁进行人工修整,确保地质编录精度。
3.2 地质编录与采样
1. 三维素描:采用 1:100 比例尺对槽壁进行系统编录,标注岩性分层、节理产状(倾向、倾角)、裂隙密度及矿化特征,同步绘制三维地质剖面图。
2. 样品采集:
岩芯样:沿槽底连续采集,样长 0.5-1.0 米,用于岩石力学测试与矿物成分分析。
化学样:针对矿化带,采用刻槽取样(规格 10cm×5cm ),分析氧化钙、二氧化硅等关键指标。
3.3 多源数据融合
结合钻探数据(孔深 50-100 米)与无人机航测影像,建立矿体三维模型。通过对比槽探揭露的矿体边界与钻探结果,验证槽探的准确性,并修正物探反演模型。
4 结果与验证
4.1 地质信息获取
通过槽探揭露,识别出主要断层与节理密集带,矿体顶界面埋深20-50 米,形态与钻探结果吻合。风化层厚度与分布特征(全风化层3-10米,强风化层5-15 米)得到精准刻画,为开采设计提供了关键参数。
4.2 资源量估算
尾渣及风化层的剥离量,为综合回收利用提供了依据。基于槽探与钻探数据,采用地质块段法估算矿区资源量:矿石量,荒料量,使采储量得以提升。同时,槽探揭露了尾矿。
4.3 经济效益评估
槽探施工成本约为钻探的 1/3,效率提升 2 倍。通过精准圈定高品位矿体,开采回采率从 75% 提升至 82% ,增加了年增产值。同时,提前识别的断层与裂隙带减少了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风险。
5 讨论与优化
5.1 技术优势与局限性
槽探技术在花岗岩矿山勘探中展现出直观性、低成本的优势,尤其适用于浅部构造解析与风化层调查。然而,其深度限制(通常<5 米)与高硬度花岗岩的施工难度仍需通过结合钻探与物探技术弥补。
5.2 未来改进方向
智能化施工:引入无人机测绘与 AI 图像识别技术,优化槽位布置与节理识别流程。
绿色勘查:采用生态友好型爆破材料(如 CO2 致裂器)与表土剥离回填技术,减少环境扰动。
动态监测:应用光纤传感技术追踪开采过程中岩体应力变化,指导安全开采。
6 结论
本研究通过槽探技术在吴随矿业露天花岗岩矿山的应用,成功实现了矿体三维结构的精细化刻画,验证了该技术在复杂花岗岩地层中的有效性。研究成果为同类矿山的资源勘探与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推动了槽探技术在非金属矿领域的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 随州市人民政府 . 随州市矿产资源储量及分布 [EB/OL].http://www.suizhou.gov.cn/gkxx/zrzy/202001/t20200104_586306.shtml, 2013.
2. 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随州万和—吴山花岗岩勘查项目钻探施工任务完工 [EB/OL]. http://dzj.hubei.gov.cn/bd/gzdt/202003/t20200302_2169773.shtml, 2016.
3. 随县人民政府 . 湖北省随县明阳塘矿区南矿段饰面用花岗岩 矿 采 矿 权 出 让 方 案 ( 草 案 )[EB/OL]. http://www.zgsuixian.gov.cn/zwgk/xxgkml/ggzypz_14099/zrzy4141/kyqcr/crgsgg/202401/t20240109_1185647.shtml, 2024.
4. 抖音图集随州吴随矿业露天花岗岩矿山概况 [EB/OL]. https:// www.iesdouyin.com/share/note/7399871012524821794/, 202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 . 绿色勘查全面推进 生态发 展 相 得 益 彰 [EB/OL]. https://m.mnr.gov.cn/dt/kc/202410/t20241003_2869843.html, 2024.
6. 吴随矿业有限公司 . 企业年报 [EB/OL]. https://m.zhipin.com/companys/bd132c0cdb9a1e831Hx-2di6F1Y~.html, 2022.
本文通过系统性整合槽探技术与矿山地质特征,为随州吴随矿业的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其方法体系可推广至同类花岗岩矿山的勘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