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张志慧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杭州 310000
2023 年 10 月 7 日至 8 日,我国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肯定了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地位和引领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知识分子与中坚力量,应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然而,近些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网络上不良价值观念的传播,部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失兴趣。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从而提高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使大学生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内容看,高校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必修课,涉及了文化的内容,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两者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从任务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承担着培养时代新人的任务,因此,两者的任务相契合。这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蕴含着现代社会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国家政策的基本理念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和理念,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高校的教书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塑造美好人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较低,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等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较低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日益多样化及复杂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网络上不良思想的影响,使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降低。很多大学生崇洋媚外,过度崇拜西方文化,忽视甚至鄙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认为,西方文化都是先进的科学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是落后的封建的,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较低,是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之一。
(二)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不高
思政课教师若想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关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不足,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较浅。另一方面,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方式较为单一,未能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更新自己的授课方式。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较活跃,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难以吸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起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学校评估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过度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许多高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远远不够,举办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较少,没有营造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高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缺失,是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正确认识的重要原因。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为了解决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加强社会实践建设。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文化素养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虚心进取,端正态度,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内涵。思政课教师可以集中学习,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以提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其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分享传统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另外,思政课教师可以建立网络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高校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大力宣传那些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选择坚守的人,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其次,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如举行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组织各班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课等。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渐形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大学生形成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习惯。
(三)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实践建设
“知”和“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学生应坚持“知”和“行”的辩证统一。首先,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历史观、博物馆等文化场地,通过让学生切身体验,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其次,学校可以举行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宣讲活动,让大学生担任宣讲员,向群众讲解并宣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参考文献
[1] 习 近 平 谈 治 国 理 政 ( 第 1-4 卷 )[M]. 北 京 : 外 文 出 版社 ,2018,2017,2020,2022.
[2] 习近平 .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20:4.
[3] 习近平 .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
[4] 肖望兵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及路径选择 [J]. 当代教育论坛 ,2023.
[5] 苏洁 , 吴明华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与现实维度[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