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理论驱动:初中英语大单元读写结合教学
沈喻萍
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学校 江苏苏州 215231
大单元教学作为整合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教学模式,强调以主题或项目为纽带,将零散的语言知识、技能训练串联成有机整体,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在英语教学中,这一模式能打破传统课时划分的局限,让学生在主题探究中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的联动。读写结合作为语言学习的核心环节,阅读是吸收语言素材、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写作则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实践,二者相辅相成。将支架理论融入大单元读写教学,既能为学生搭建从“输入”到“输出”的阶梯,又能通过支架的逐步撤离,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支架,深化单元主题感知
情境支架是大单元教学的“敲门砖”,其核心是通过具象化场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抽象的主题变得可感可触,为读写活动奠定情感与认知基础。情境设计需紧扣单元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同时融入语言元素,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接触目标词汇、句型,形成对主题的初步认知。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为例,单元围绕“家庭沟通与矛盾解决”展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通过三层情境设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主题:
(一)生活化情境唤醒共鸣
教学初始,播放一段剪辑视频,内容涵盖“孩子因考试失利不愿与父母交流”“青少年因手机使用与家长争执”等真实场景,视频中穿插简单的英语对话(如“Why not tell them how you feel?”)。学生观看后,教师引导讨论:“Have you ever had similar experiences? How didyou feel?” 借助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能快速代入主题,用简单英语表达感受,初步感知“沟通”的重要性。
(二)实物情境强化词汇理解
针对单元重点短语“look through”“hang out”,教师可借助实物演示: 手持一本杂志,边快速翻阅边说“She is looking through the magazine to find a story”;展示学生熟悉的滑板、耳机等物品,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do when you hang out with friends?” 让学生结合实物描述场景, 在“做与说”中理解词汇含义,避免机械记忆。
(三) 角色扮演情境深化体验
组织“家庭沟通情景剧”活动,提供“父母反对参加社团”“周末安排冲突”等剧本框架,要求学生小组改编对话并表演。例如,在“作业与娱乐时间冲突”场景中,学生需用单元句型“Why don't we make aschedule together?”“Maybe you should explain your plan first”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实践语言知识,更能在换位思考中体会“沟通”的技巧,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二、巧设问题支架,引导单元主题探究
问题支架是连接情境与深度学习的桥梁,通过有层次的提问,引导学生从“感知主题”走向“探究主题”,在分析、思考中梳理文本逻辑,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设计需由浅入深,既要有提取信息的基础问题,也要有引发思辨的开放问题,同时紧扣阅读文本与写作目标。在“Unit4”教学中,问题支架可分为三个层级。
(一)文本梳理层:聚焦信息提取
针对单元阅读材料,设计基础问题。“What is the main problem between Sad and his parents?”“What advice did the counselor give to Sad?”这类问题帮助学生快速定位文本关键信息,理清“问题—建议— 结果”的叙事逻辑,为后续写作积累素材框架。
(二)深度分析层:培养思维品质
在梳理文本后,设计探究性问题。“Do you think Sad's parents aretoo strict? Why or why not?”“What would happen if Sad never talks to hisparents about his feelings?”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分析“父母的爱与沟通方式的矛盾”,用“Because... ,..., So...”等句型表达观点,既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又培养辩证思维。
(三)迁移应用层:连接生活实践
结 合 生 活 实 际 设 计 拓 展 问 题。“If your parents don't agree with your hobby, how will you communicate with them?”“What can we learn from Sad's story when solving conflicts with friends?”这类问题将文本知 识与现实生活关联,让学生从“学课文”转向“用知识”,例如有学 生回答“I will say‘Why don't you watch me practice once? Maybe you'll understand’”,体现了对目标句型的灵活运用。
三、构建范例支架,明确读写结构逻辑
范例支架是写作教学的“导航图”,通过典型范文的展示与分析,让学生直观了解文章的结构、逻辑及语言特点,明确“写什么”“怎么写”。范例选择需符合学生水平,包含单元目标词汇与句型,同时留有创新空间,避免机械模仿。在“Unit 4”写作教学中,范例支架的应用可分三步。
(一)范文分析:拆解结构与语言
提供范文片段《My Talk with Mum》。 “Last week, Mom was angry because I spent too much time on basketball. I felt sad, but then I remembered the unit saying ‘talking helps’. So I said, ‘Mum, why don't we make a rule? I'll play basketball for an hour after finishing homework.’ Mom agreed! I learned that communication is like a bridge.”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范文的主题是什么? 用了哪些单元短语? 如何体现“问题—解决—感悟”的结构? 通过拆解,学生明确写作框架与语言运用技巧。
(二)对比范例:感知优劣差异
呈现两篇学生习作片段,一篇逻辑清晰(“I argued with Dad about my phone. I tried to talk: ‘Why not set a time limit together?’ He agreed.”),一篇缺乏衔接(“Dad was angry. I talked. He agreed.”) 让学生对比分析,认识到补充细节以及使用连接词等对文章连贯性的重 要性。
(三)半命题写作:从模仿到创新
提供写作提纲“一次与 ___(父母 / 朋友)的有效沟通”,要求学 生参考范文结构,运用单元词汇完成短文。例如,有学生写道:“When Lisa and I quarreled, I said ‘Why don't we listen to each other first?’ We talked and found it was a misunderstanding. It was a good lesson!” 范例为 学生提供了安全起点,而个性化内容则体现了思维的自主性。
四、创设内容生成支架,激活写作思路
内容生成支架是解决“无话可写”的关键,通过多样化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积累素材,将阅读输入与个人经验转化为写作内容。支架设计需兼顾“素材收集”与“思维组织”,降低写作焦虑,鼓励真实表达。 针对“Unit 4”写作任务“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可采用四种策略。
(一)思维导图梳理思路
以“沟通”为中心词,引导学生绘制分支:“矛盾类型”(学习、娱乐)、“原因”(缺乏耐心、信息差)、“解决方法”(主动倾听、清晰表达)、“案例”(一次成功的谈话)。学生在填充内容时,自然整合阅读学到的表达与生活经验。
(二)问题链搭建框架
提供阶梯式问题:“What was your last conflict with parents?”“Why did it happen? ”“What did you do to solve it? Did it work?”“What will you do differently next time?”学生按问题顺序填充,即可形成完整的写作 逻辑,避免结构混乱。
(三)句型银行保障表达
整理单元核心句型,分类呈现:(1)提建议:Why don't you...? / Maybe you should...(2)表达感受:I felt upset because... / It's important to...学生可根据需求选用,确保语言准确性,逐步从“依赖句型”过渡到“自 主表达”。
(四)小组“说写转化”活动
开展“三人互助”:一人分享经历,一人用英语复述,一人记录关键词(如“time for games”“talk calmly”)。学生根据记录动笔写作,实现“从说清楚到写明白”的转化,降低写作压力。
五、设计评价支架,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评价支架是助力学生成长的核心 “反馈镜”,它通过清晰的标准设定与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让学生精准把握自身表现的 “亮点优势”与 “改进路径”,最终实现 “以评促学、以评提质” 的育人目标。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需紧扣学习目标展开全维度评估:既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达成度,也要重视学习过程的参与质量;既要考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也要衡量思维的深度、广度与内容的完整性。
通过制定细化的评分量表提前向学生公示,量表需涵盖三大核心维度:内容层面明确 “观点清晰、原因分析具体、建议切实可行” 的要求;语言层面强调 “单元核心词汇灵活运用、句型准确多样、语句连贯流畅” 的标准;思维层面突出 “结合个人真实体验、建议富有创新性” 的导向,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明确的目标参照。构建 “自查—互评—点评” 的闭环机制:初稿阶段提供针对性 checklist 引导学生自主纠错,培养自我审视能力;同伴互评环节要求以 “具体优点 + 可操作建议”的形式开展反馈,在互评中提升评价素养;教师点评则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精准剖析,示范表达优化的具体方法。设计结构化反思表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本次写作中掌握的新知识与技能、遇到的具体困难及成因、后续可采取的改进策略,推动学生从 “被动接受评价” 转向 “主动规划学习”,逐步形成可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支架理论驱动的大单元读写结合教学,在实践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学生层面,五维支架降低了读写难度,使他们从“怕英语”转向“用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品质同步提升;教师层面,支架设计为教学提供了清晰路径,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该模式贴合新课标“素养导向”理念,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可行范式。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不同单元主题下支架设计的优化策略、信息技术赋能支架教学的路径,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成效的长期追踪评估,验证模式对核心素养的持续影响,让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江平 . 大单元教学下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2023(03):117 - 119.
[2] 陈建端. 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下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J].中学生英语,2023(22):71 - 72.
[3] 徐翔 . 基于大单元模式的初中英语教学实现以读促写的有效策略 [J]. 校园英语,2023(03):166 -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