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 学- 评一体化的高中化学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作者

张浩珑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677500

引言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教材》(简称“新教材”)清晰地强调,我们需要将学科的基本理论作为中心,将教材的内容组织得更加有序,并且以主题作为导向,让教材的内容更具有现实性,从而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充分的培养。因此,在高中化学授课中执行模块化的教学方案,有助于使得授课流程更井然有序、结构清晰。作业环节在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模块化的层面出发,完善作业的安排有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同样,新的教学指导方针亦明确提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练习和课后的作业来对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核心素质进行评估,并且要根据课程内容及学术主题的具体需求,在规划或筛选课程练习和课后作业问题时细加考虑,以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促进学生核心素质成长的过程中,作业优化设计扮演着关键作用,教师需从宏观单元的角度出发,确保作业设计的连贯性,摒弃零碎、分散及不连续的传统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一、紧扣作业目标,优化作业方案

在细致设定单元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还必须把这些目标同教材内容有效结合,进而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在此流程当中,敎师须从作业的场景、素材及构架三个方面来展开思考,以系统化的视角审视,确保作业的科学与逻辑性。构筑作业场景时,教师须依据单元的主题安排来规划适宜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学生策略性地应用单元相关知识。而在塑造作业内容方面,教师需针对教学的精华与难点集中精力,确保作业内容紧扣知识要点,从而使作业呈现出的是精准和优质特性[1]。

在规划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单元知识的构成来安排作业,并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适合的作业难度,以此提升作业的实际效果。例如,针对“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一章的教育目的、核心及挑战,老师能够清晰地定义“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理解化学的功能”的主要部分。接着,依照三节的内容,制定以下的任务场景: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强调化学在自然界的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强调化学在个体层面的影响;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强调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在制定了场景之后,老师就能够根据课程的主题和架构来有效地安排任务,并且把任务种类区分为基础性的、协同性的和实际的研习。整个单元的作业内容紧扣三大作业目标,同时与教材内容相得益彰,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知与行的统一[2]。

二、注重课前课后有机融合,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需要教师将评价的影响力和教学成效扩展到课前和课后,强调实践教学,从课前的知识讲解,设计评价环节,从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小组练习指导环节开始,将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前和课后练习,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后课程评价融为一体,形成有机的互动和循环 [3]。当化学老师讲授“化学能与电能的互换”这一主题的时候,老师会提前准备好课程的评价以及各个阶段的安排,使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参与实验来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然后对所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解读与比较。通过归纳实验原则,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并熟练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进一步深入领会并熟练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新的课程标准清晰指出,高中化学教育需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大局判断、细节洞察、研究技巧、所有的职业技巧,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并且在传授他们的职业文化素质的过程中,强调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科研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老师们需要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深入理解并掌握这种一体化的教学策略与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教学策略在高中的化学课堂上的潜力。

结语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变得更加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良好的作业设计中更好地学习,从而提高综合素养。初中化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新和优化作业设计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花蕊 .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化学作业设计[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4):27-29.

[2] 王云生 .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规划和组织:以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22(10):4-12.

[3] 吴素芬 . 基于“学习任务”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必修)”为例[J]. 中学化学,2019(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