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舞台美术技术在新疆剧目中的实践探索
艾米都拉·热合木吐拉
新疆艺术剧院 830049
新疆题材的戏剧作品,无论是大型音舞诗画《张骞》里铺陈的宏大历史图景,还是音乐剧《幸福的金火车》勾勒的时代变迁,都蕴含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精神,这些剧目的舞台呈现,既要承担繁杂的叙事任务,又要传达出特定的地域美学特征,当代舞台美术技术,凭借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强大的视觉塑造能力,给这些剧目的艺术表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撑,把这种技术手段同剧目核心内容融合起来,通过具体的操作途径,探寻技术怎样服务于内容,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舞台语汇,这是当下舞台美术领域值得关注的方向。
一、舞台美术技术与地域文化元素的契合
新疆题材的剧目创作里,舞台美术技术的运用首先要解决的是怎样同鲜明的地域文化元素达成深度契合,而不是简单地把技术堆砌起来,这就需要技术手段的选择和应用要扎根于剧目想要表现的文化内核和审美追求,天山,戈壁,冰川之类的自然意象在新疆题材的作品中比较常见,当代的舞台技术可以凭借更为生动的表现手法对这些意象展开艺术化的重塑,借助全息投影或者高精度的 LED 屏幕,就能营造出雪山之巅那种冷峻而神圣的气氛,那些光影的变化和色彩的饱和度可以精确地传递出某种情景中的情绪感受,在对待非物质文化要素的时候,像民族音乐的旋律,舞蹈的韵律,灯光的动态节奏,色彩的流动变化,多媒体影像的抽象化处理,可以把听觉上的感知变成视觉上的语言,从而达成一种通感式的审美感受。这种契合不是对现实的机械复制,而是用技术手段提取文化符号的精神内核,并将其融入到舞台的整体叙事节奏之中,像《张骞》这种讲述英雄人物的剧目,技术的使用更多的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用光影的雕塑感、舞台空间的象征性分割来突出人物坚毅的品格、崇高的精神境界。在技术应用的前期构思阶段,创作者要对地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将技术逻辑与艺术逻辑相结合,使每个技术环节的设定都能为剧目的整体文化传达和情感传递服务[1]。
二、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应用路径
(一)动态影像与叙事空间构建
数字化动态影像技术的应用,使得舞台叙事空间的表现维度被极大扩展。在传统布景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动态影像可以营造出流动、多变、具有心理暗示的戏剧环境。对于像音乐剧《幸福的金火车》这样有着时间跨度和空间变化的剧目,在呈现时采用大型LED背景屏幕或纱幕投影,实现场景的无缝切换。比如,用影像的快速剪辑与时空的交错,把人物与情景放在一起,这样就能加深戏剧的冲突,投影技术也不只是在平面上的幕布上使用,利用投影映射技术,可以把影像准确地投射到异形的布景、道具甚至是演员身上,让影像变成舞台实体的延伸,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又充满表现力的叙事空间,这样的技术路线让舞台空间不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变成了一个主动参与叙事,能和剧情一起呼吸的有机体[2]
(二)虚拟现实技术的初步探索
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舞台美术方面的探索,给戏剧的创作流程以及最终呈现带来了新的思路,在剧目创排的前期阶段,设计团队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出1:1 的数字舞台模型,导演、演员以及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空间里开展沉浸式的走位、调度和视觉效果预览,从而提早察觉并解决物理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创作效率和预见性得到极大提升,这种数字化的预演方式使得灯光、布景、多媒体内容的配合得以精准调试,各部门的创意构思高度统一。从舞台呈现上来说,增强现实技术虽未有直接应用,但其理念已经开始影响到舞台视觉的营造,像在舞台上某些区域放置透明屏幕,配合精确的影像内容,就可以做到虚拟影像与真人演员的即时互动,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视觉效果,给神话传说或者角色内心世界的视觉化表现带来可能性,这条技术路线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打破现实与虚拟的边界,给观众带来从未有过的观演
关系以及视觉上的惊喜。
三、物理空间塑造技术的创新实践
(一)模块化舞台机械的灵活应用
当代舞台机械的设计理念向着模块化、智能化、高精度方向发展。模块化的升降台、平移车、旋转舞台和自动化吊挂,给舞台物理空间的瞬间重组赋予了技术根基,在新疆题材的剧目里,要表现辽阔又富于变化的地理环境,像《天山·誓言》里的巍峨山脉或者幽深峡谷,可以采用多组升降台进行不规则组合和升降,营造出高低错落、充满雕塑感的舞台地形,这些机械运动过程自身也可承载叙事意义,舞台的开合升降旋转,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矛盾的激化或者人物命运的转折。依靠计算机精准控制,这些复杂的舞台机械运动就可以同灯光、音响、多媒体影像做到毫秒级同步,从而营造出大气磅礴又转换流畅的舞台奇观,这样的技术操作既解决了传统布景转场效率低下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把舞台空间从一个静态的背景变成一个动态的,富有能量的表演要素 [3]。
(二)技术实施与多工种协同创新
舞台上宏大奇观的最终呈现,依赖的绝非只有前期艺术设计,更在于设计蓝图如何被转换成物理现实,而这个过程正是由舞台机械,道具,电力等各个工种一线技术团队精细执行并协同创新的地方,在我的实际工作中,大抵就是负责舞台机械操作,设备安装接电,道具制作之类的事情,当像《张骞》或者《新疆是个好地方》这种要表现广阔空间且场景转换复杂的剧目进行创排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变成了从设计到呈现之间的关键纽带。
具体到工作,就是最基础的安装和接电,大型机械设备的入场,组装,调试,以及为其提供动力的复杂电路铺设,这些都是所有舞台变化的基础,这一阶段的要求是绝对的精准和安全,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演出的中断甚至是事故,至于道具制作,现代舞台的道具早已不是简单的摆设,很多都需要和机械运动相结合,做一个能够升降,平移并且自带发光效果的景片或者道具,就需要机械,材料和电气这三方面知识的融合。最终,是在演出过程中,舞台机械的操作,更像是“技术表演”,操作者要跟演员的表演、音乐的节奏、灯光的变化,毫秒不差地配合,每一次平台的升降,每一次车辆的移动,每一幕景片的开合,都是对戏剧节奏的再创造。我们既是技术的执行者,又是舞台动态空间的直接塑造者,用我们的双手,把导演的艺术构思和设计师的视觉创意,准确无误地实现出来。
四、结语
当代舞台美术技术在新疆剧目中的实践探索,明确地呈现出一条从技术引进到艺术结合的发展路线,不管是数字媒体营造出来的虚拟叙事空间,还是物理空间塑造技术带来的舞台动态重组,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要更深入,更鲜活地表现剧目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在这些实践当中,技术不再是独立于戏剧本体之外的点缀物,而是一种很有力的艺术表达工具,深深地渗透到戏剧创作的每个部分,它同表演,导演,音乐等其他舞台要素一起互相激发,互相促进,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种探索里,新疆题材剧目的舞台表现力被充实起来,当代戏剧的舞台美术发展也得到了带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意义的实践示范,从而促使舞台艺术朝着更加浸入式,表现力更强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邵昌勇 . 舞台美术设计中数学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 [J].时代人物 ,2020,(8):158-159.
[2] 许哲 . 数字技术与舞台美术的交互研究——以粤剧为例 [J].美术观察 ,2024,(04):106-108.
[3] 袁 娅 婧 .AI 技 术 在 舞 台 美 术 设 计 中 的 应 用 [J]. 视 听界 ,2024,(05):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