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做合一" 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探讨
黄霞
梅田镇上寮小学 424200
引言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 教学做合一" 的理念逐渐成为关注焦点。然而学生缺乏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 难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因此 , 研究如何将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相融合 , 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议题。本文旨在探讨在 " 教学做合一 " 的指导下 , 通过引导提问、抓住知识本质和促进学生探索等策略 ,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基于此,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 还能够提升其实际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抓知识本质, 以核心问题为引导, 实现结构化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遵循“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的策略显得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应该以抓住知识本质、以核心问题为引导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一旦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长度单位等知识,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去感悟“同一个量”可以用不同形式表示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借助几何直观图,他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小数的含义和十进制等主要知识的本质。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设定核心问题。例如,“什么是小数?用小数怎么表示?小数点右边的数表示什么?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这些提问引领学生们深入挖掘知识,引导他们塑造对未知知识的认知网络体系。其次,教师需将新知识与学生既有的认知图谱对接,深入挖掘两者内在联系,引领学生深入挖掘新知识,设计全面的知识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该策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更为深入且连贯的学习领域,显著提高了他们在小学数学领域的成效指数。此外,策略的实施对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思维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在“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实施的教学策略有力地为学生铸就了数学知识的稳固基础,进而全面深化学生的数学素养认知深度与广度,为他们的未来铺展坚实的知识阶梯,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群体对数学的深层原理有了更为精辟的领悟,提升了探究数学问题并成功解决的技巧,从而为今后数学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问题引领, 合" 纵" 连" 横", 理顺教学结构
在 " 教学做合一 " 的理念下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应该注重问题引领 , 合 " 纵 " 连 " 横 ", 以理顺教学结构为目标。通过以问题为引导 ,教师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本质 , 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层层递进。例如 , 在教学 " 认识小数 " 的过程中 ,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例如问道:如何准确地在一把一公尺的尺子上标定出十公分,这一挑战将引领学子在长度计量中精准定位,在疑问的指导下,学子们能够按照两种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小数,首先,构建高度为 0.1 米的实物模型时,教师指导学生先行探讨 0.1 米所代表的实际含义。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分数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将1 米等分为10 份,每份称为0.1 分米,用分数形式表示就是 1/10 米,等同于 0.1 分米,在构建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学模型过程中,教师可以抛出一个探究性问题 :“除了 0.1,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小数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使用学习单,研究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小数概念的掌握。通过问题引领 ,学生不仅能够逐步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本质 , 还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数学知识的层次结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还能够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 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和理顺。
三、积极引导提问和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挖掘学生提问与探究的内在潜能,构成了培养学生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核心策略。教师应通过提出关于数学概念、原理及关系的开放性问题,唤起学生内心对知识探索的强烈欲望,进而引领他们深入探索知识的殿堂。例如,在深入剖析几何图形相似性理论时,教师需引领学生展开思维探索:探究“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判定条件的观察,这个问题能够催生他们对于解题策略的多元思维火花。依托这类提问途径,学生们得以借助所学知识进行深思熟虑的领悟,进而孕育出独到的策略与新颖的思维路径。为学生搭建全面的知识体系框架,进而显著提高了学生提问与问题解决技巧的层次。另外,通过积极引导提问和探索 , 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在 " 教学做合一 " 理念下 , 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解决策略探讨揭示了教师在课堂中的重要角色。尤其是教师可以通过抓住知识本质 , 以核心问题引导学生 , 结构化地引导他们理解数学知识 ; 通过问题引领 , 合 " 纵 " 连 " 横 ", 理顺教学结构 , 帮助学生逐步深入解决问题 ;以及积极引导提问和探索 ,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基于此,可见这些策略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 , 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 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贾新宁 .“双减”下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J].读写算 ,2024,(14):65-67.
[2] 王永贵 . 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研究[J]. 理科爱好者 ,2024,(02):221-223.
[3] 刘义艳 ." 教学做合一 " 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探讨 [J]. 科学咨询 , 2022(8):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