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会场 走近群众”推动委员常态化履职
陈丛
中共宿迁市宿城区委党校 223800
一、从认识到探索:委员工作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思想的深入实践
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鼓励和支持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界别群众,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委员工作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渠道。通过加强委员工作室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作出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部署,中央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
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对政协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人民政协的使命定位、发展方向和工作着力点更加明确。
(二)是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这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今社会,政协作为重要的民主协商机构,其职责不仅仅局限于会场内的讨论和决策,更需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社情民意,推动问题解决。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明确提出要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与界别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因此要更好联系、宣传、服务、团结、引导群众,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展现“中国式民主行得通、很管用”的独特魅力。
(三)是对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探索创新
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搭建了一个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一平台,政协委员能够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社情民意,集中反映各界群众的诉求和期望,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建设也促进了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增强了政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增强政协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因此,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是政协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政协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理论到实践:委员工作室常态化履职的生动实践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引下、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要求下,S 区积极探索委员工作室建设,2023 年以来,S 区政协一直把委员联系群众工作为重点任务来抓,迅速响应号召,加强统筹谋划、积极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加强政协委员与群众的联系,搭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平台,进一步拓宽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渠道,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努力推动委员常态化履职,凝聚共识、服务群众,扎实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走深走实。提高政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室建设标准化
在建设政协委员工作室方面,S 区政协不断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部署,明确委员工作室建设定位、标准和工作要求。1、完善制度建设。S区政协印发《关于进一步建好用好委员工作室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3456”建设机制,即明确以定位精准、运行有序、活动经常、作用明显为“4 大功能定位”,明确以分层分类建设、“6 个有”标准、规范建设程序为“3 大要求”,明确以学习交流、宣传政策法规、收集社情民意、服务界别群众、助力高质量发展为“5 大任务”,扎实推进委员工作室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2、强化机制保障。S 区政协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建立健全三大长效机制。一是“1+1”指导机制。即“1 位区政协主席班子成员 +1 个专门委员会”进行挂钩指导的推进机制,保障委员工作室的建设和活动的有效开展;二是跟踪式服务管理机制。办公室及各专门委员会对所联系的委员工作室采取全过程跟踪式的服务与管理,保障委员工作室建设、运行的规范有序推进;三是激励考核机制。将委员工作室建设情况纳入《S 区政协委员履职量化评分细则》奖励事项考评,作为委员个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3、明确建设原则。S 区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建设坚持“融入、开放、共享”原则,不另起炉灶、不增加基层负担、不搞形式主义。具体建设上,做到“六个有”:有工作室名称、有委员负责、有固定场所、有工作制度、有活动计划、有经费保障。
(二)打造履职品牌,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
S 区政协结合委员本职工作、岗位优势、个人专长和界别特点,因地制宜创建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委员工作室,打造委员履职特色名片。目前已建成心理疏导、文化传承、法律服务、矛盾调解、体育健康、产业发展等六大类 15 个特色示范委员工作室,其中有以张敏娟、张志勇、牛崇祥、何庆宝、刘凯等委员为代表的 12 个委员个人工作室和文化文史委员(聚识堂)、企业家委员、“同心护苗”未成年人保护等 3 个委员联合工作室。
心理疏导类的有“张敏娟委员工作室”,该工作室依托华悦心理、新联会、市妇联婚姻家庭工作室、中国心理机构联盟等平台创建,通过委员工作室这个载体,积极助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搭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供心理健康公益服务,提升群众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文化传承类的有“丁园委员工作室”,丁园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挖掘 S 区剪纸的特色、特长和特点,不断推进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法律服务类的有“张志勇委员工作室”,他以个案咨询解答、普法宣传教育、“律师进社区”、“微协商”“微调解”等服务等形式,多次协助社区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解决在家门口;体育健康类的有“刘凯委员工作室”,依托其个人工作室创建,是刘凯委员充分履行委员职责,推动 S 区全民健身,传承太极文化,推广太极运动,引导 S 区人民群众参与太极健身养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企业家+”委员联合工作室,通过开展学习交流、政企恳谈、建言咨政,联谊协作、服务群众等活动,倡议引导全区广大企业家发扬创新发展、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服务社会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助力民营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彰显宿城企业家委员的责任担当和时代风采。
结语
S 区政协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的实践探索为建设政协委员工作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委员与群众的联系;二是要发挥委员的专业优势,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确保委员工作室的有序运行。这些启示对于推动政协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委员与群众的联系,推动政协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S 区市政协理论研讨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