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理念的电视节目编排管理策略
彭静
武汉广播电视台
引言:大数据技术是以海量数据流为驱动,借助多样算法模型来进行价值挖掘与信息应用的一种决策手段。将引入电视节目编排管理工作中,有助于工作人员精准展开节目策划,并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来制定相关的播出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视节目制作质量,为广大用户提供理想的信息服务。因此需要电视媒体工作人员深入探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将其合理引入日常工作当中。
一、加强媒体合作,采集受众样本
大数据视角下的节目编排管理,在于根据用户行为数据来对电视节目进行策划、制作以及时段设定等一系列管理,以确保节目播出后能够精准覆盖目标人群,并收获理想的收视成果。因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需要电视节目工作人员主动打破狭小闭塞的工作环境,通过加强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联系,来整体重塑受众样本获取渠道。以确保能够在电视节目编排管理过程中获得充足的数据支持,进而整体提高节目制作质量[1]。
首先,电视媒体平台需要加强与各大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0 月末,联通、电信、移动三大运营商的 IPTV用户规模达 4.07 亿,全年新增用户 592.1 万。电视媒体工作人员通过加强用户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用户观看电视的平均时长、收视时段以及节目内容。从而以此为基础制定节目的播出计划,确保节目播出方案能够精准匹配用户收视习惯。其次,电视平台需要主动加强与抖音、微博、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了解用户对教育、科普、新闻、文艺类节目的观看数据,并结合用户留言反馈来综合评估其信息偏好与实际需求。从而为节目编排策划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撑,同时有效迎合用户差异审美特征。
二、深挖节目信息,提炼数据价值
传统背景下,电视媒体在节目编排制作过程中往往倾向于单次加工生成,无法对新闻素材与现有节目内容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成本,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现象。为此在大数据视角下,电视媒体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往期节目内容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电视节目编排管理大数据模型,来对节目的品质问题、信息价值以及收视亮点等关键要素进行整理。确保能够为后续节目安排制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促使电视节目质量获得可持续提升[2]。
例如,电视媒体工作人员可以采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模型,针对以往电视节目的品质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围绕“专业性”“思维性”“满意性”“创新性”等主要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把握电视节目编排制作过程中发生频率较高的品质问题,并针对其产生原因展开进一步细化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能够全面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质量。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可以进一步采用数据分析技术来提炼节目制作亮点、收视异动数据分析以及受众满意度影响等相关要素。以此全面充分挖掘电视节目当中的信息价值,加强资源管理效率。
三、基于智能算法,明确节目定位
电视媒体工作人员在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并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数据挖掘、分析、计算的方式,来建立用户数据与节目数据之间的隐性联系。从而以此为基础确定电视节目行为,并建立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方式,确保能够更为精确地匹配用户需求,继而提升节目收视率[3]。
例如,电视媒体工作人员可以采用聚类分析的方式,根据用户的留言信息来确定其情感、需求、态度以及观点,并将其中数据相关性较高的用户归集到同一类型当中,以此为基础分析该类型用户偏好的节目特征、收视方式以及习惯。从而在节目编排管理过程中,能够更为清晰对其进行定位设计,并对节目播出时段、途径以及平台等相关信息进行精准调整,确保节目播出形式更为符合目标受众的期待感,使其能够精准触达至用户身边,进而有效提高收视率保障。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立足大数据视角对电视节目的编排管理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电视媒体工作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并将其合理应用于节目策划与分析工作当中。确保能够有效提高节目制作质量,使其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杰祥.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中的应用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24):1-3.
[2]田玉梅.大数据驱动的广播电视网络流量管理[J].中国宽带,2024, 20(06):164-166.
[3]付兵.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4,(08):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