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的意义、途径

作者

徐建权

江苏省沭阳县正德中学 223600

引言:学习数学文化可以促使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水平的提升,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范围,学生在对数学文化元素进行解读的同时也会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思考活动,强化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这与新课标背景下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相适应,因此,在高中数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数学文化进行引入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先对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意义进行了探讨,之后,明确了两者融合的途径,旨在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一、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的意义

数学学科的发展历史相对悠久,其在人类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工作时,需要持续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当中尝试性运用创行教学方式,在开展教学工作时积极引入数学文化内容,促使学生可以更新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同时提升对数学的了解程度,这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对学生未来的深入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素养水平。事实上,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知识时会比较吃力,因为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较强,若是教师可以将数学文化引入其中,便能够提升课堂整体的活力水平,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予以获取的兴趣,也能够更为专注地解读数学学科知识,当遇到不理解的数学知识时,会想办法解决,这对于学生来讲是数学学科成绩提升的关键所在[1]。随着数学文化在教学课堂上的有效引入与应用,学生可以对数学学科体系形成更为透彻的了解,更加明确知识的来源,如此一来,在教学课堂上,学生不但可以获取到学科知识,也能够了解学科文化内涵,对于数学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

二、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的途径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对数学文化的教育与引导价值形成正确的认知,并且积极地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促使学生可以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与内涵,为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

(一)在课前导入环节渗透数学文化

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课堂上的前半段时间当中,学生注意力整体上相对集中,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此段时间来对数学学科文化进行渗透。在对新的学科知识进行学习之前,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这个定理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掌握这些知识有何价值?等等。对此,高中数学学科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好奇与探索的心理状态,对定理内容的来源、相应数学家的经历、定理的应用场景等内容进行阐述,来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之前存在的困惑,激发起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索学习的兴趣。例如,当教师为学生们讲述“欧拉定理”知识之前,可以对数学家欧拉进行介绍:欧拉是来自瑞士的著名数学家,天资聪颖,在其 13 岁时,便就读于巴塞尔大学,在其 19 岁时,便开始发表论文,在其一生当中,所书写的书籍与论文数量达到了 886 篇,同时其在物理、建筑以及音乐等板块也有一定的成果输出[2]。运用此种人物故事展示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家人格魅力,进而对欧拉努力上进以及严谨求学的精神形成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学生未来的学习之路当中努力践行这些精神品质。

(二)在数学课堂上融入生活化数学文化

生活是对数学学科知识进行展示的重要平台载体,在实际生活当中,数学也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在实践生活中,数学文化随处可见,例如呈现对称状态的建筑物便映射出对称轴的数学学科思想等。因此,在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案例,促使学生形成有效应用数学知识的行为意识,这也是对数学文化进行有效渗透的方式之一。例如,当教师为学生们讲述“线性规划”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在对海报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引入线性规划的方法,从而计算出海报最佳的长宽比,使得海报整体上更具视觉美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线性规划的方式来计算怎样使用最少的纸来设计海报,从而有效应对生活当中纸张浪费、污染环境等问题。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可以对学科知识的应用场景形成更为直观的了解,也能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社会问题当中的价值与作用,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也吸收了数学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强化。

(三)在教学拓展环节融入数学文化

事实上,数学学科具有独特的美感,数学美在数学文化体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数学美来有效彰显数学学科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中,对数学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为数学学科素养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例如,当教师为学生们讲述“椭圆的性质”知识时,可以以其数学美感作为入手点进行阐述,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促使学生感知椭圆蕴含的独特美元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被有效发散。事实上,高中数学教材当中还有一些知识内容也蕴含着奇异的数学美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椭圆知识为基础对其他相关数学知识的美感进行挖掘,进而形成主动探究和发现数学美的行为意识[3]。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挖掘数学学科知识背后的美感元素,也能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文化的熏陶,逐渐强化数学素养,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内容是数学文化的缩影与映射,在实践教学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解与知识存在相关性的数学文化,可以促使学生对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形成更为全面的理解,促使学生在感知数学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强化对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探索与学习的兴趣,这是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成效持续提升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玉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194.

[2]王元峰.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才智,2019(26):12.

[3]罗苏秦.关于传统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教育,2020(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