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中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叶仁剑

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 315300

引言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心理学课程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教育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游戏化教学为改善这一现状提供了新途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一、游戏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符合学生特点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为青少年,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游戏化教学以趣味性的游戏为载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游戏化教学中的角色扮演、竞赛等形式,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学习效果

游戏化教学将抽象的心理学知识融入具体的游戏情境中,使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学习幼儿认知发展阶段时,通过设计模拟幼儿认知活动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和感受幼儿的认知特点,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培养职业素养

学前教育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游戏化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游戏、创意游戏等,能够为学生提供锻炼这些能力的机会。在小组合作游戏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从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创意游戏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游戏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困境

(一)时间管理问题

游戏化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组织和实施,可能会导致教学进度受到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合理规划游戏时间和教学时间。选择简洁高效的游戏,避免游戏过程过于冗长复杂。在游戏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定时间进行,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游戏的时间和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生个体差异问题

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游戏缺乏兴趣,或者在游戏中表现不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支持。对于对游戏缺乏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尝试设计更符合他们需求的游戏。对于在游戏中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引导他们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问题

游戏化教学可能需要一些特殊的教学资源,如游戏道具、场地等。如果教学资源不足,可能会影响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效果。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解决教学资源问题。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购置必要的游戏道具和设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教室、多媒体设备等,设计适合的游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制游戏道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游戏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一)游戏选择与设计

依据心理学课程的内容架构和教学目标的导向,精准选择或匠心独运地设计适配的游戏,是游戏化教学成功的基石。以幼儿情绪情感发展这一教学板块为例,“情绪卡片”游戏不失为一种绝佳选择。在准备阶段,精心绘制或收集各类涵盖丰富情绪表情的卡片,如高兴、悲伤、愤怒、害怕等。学生抽取卡片后,不仅要通过生动的表情和肢体动作精准呈现卡片上的情绪,还需结合生活实际,阐述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如此设计,游戏既充满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又具备一定挑战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情绪背后的心理机制。同时,游戏规则简洁直观,便于学生迅速理解并执行,确保游戏顺利推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

游戏化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规划与合理安排。在游戏开始前,教师作为引导者,需向学生详细介绍游戏的目的、规则和要求,确保学生对游戏流程有清晰认知,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出现混乱。游戏进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比如,当学生在表现某种情绪不够准确时,教师可适时提醒并给予示范。游戏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和总结至关重要。引导学生回顾游戏过程,思考其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会,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知识巧妙运用到未来的学前教育实践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三)评价方式设计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全面、客观评估学生在游戏化教学中表现的关键。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知识考核方式,更要重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如参与的积极性、团队协作的默契度、创新思维的展现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能从多个视角为学生提供全面反馈。教师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同时客观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助力学生不断进步。学生自评能促使学生自我反思,发现自身的成长与不足;互评则能让学生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促进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游戏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中职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将游戏化教学更好地应用到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为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明.游戏化教学在中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2(08):55-58.

[2]王丽.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15):42-45.

[3]张峰.游戏化教学对中职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2):77-80.

作者简介:叶仁剑,1978 年 12 月,男,汉,浙江衢州,讲师,大学本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