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作者

郑玲玲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23001

前言

当前,AI 已经成为高科技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创新信息科技课堂,丰富教学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正确掌握 AI 利用方式,了解这一技术在不同场合的价值,教师就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完善的教育体系,借此进一步提升小学信息课的质量。

一、AI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应用价值

作为新型计算机技术,AI 可以被看作是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和数学等学科的集合体[1]。从定义角度来讲,AI 指的是模仿人类思维、行为进行机器智能化的技术。现阶段 AI 的重点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等。其价值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丰富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不仅是先进计算机技术的集合体,还能体现人文精神,展示社会发展价值。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具体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提升其信息素养。其次是搭建实践空间。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有限,所以经常会模仿教师。在 AI 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开展更丰富的教学,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是开阔实践视野。AI 教学不受教材的限制,能够创建更高质量的课堂,通过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加深对 AI 的理解,并强化其技术利用能力,使学生对 AI 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AI 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践策略

(一)在真实情境下引入人工智能教学内容

人工智能是比较广泛的概念,其是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与延伸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系统的新技术。人工智能的研究涉及机器人、语言识别和图像识别等部分。其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利用,感受人工智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所以对于教师来讲,应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内容,了解教材设计方向,为学生创建真实情境,借此正确引入课堂。

例如在讲解《人工智能在身边》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布置作业:“你知道身边有哪些人工智能吗?”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虽然不了解具体概念,但是因为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人工智能,所以也可以列举出大量的案例,如扫地机器人、人脸识别门禁、人脸支付等。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基于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使用感受,进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和交流之中。

(二)在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参与程序创编

对小学生来讲,其能力并不能支持其开展人工智能编程设计[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提供针对性的引导,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利用人工智能编程中加深对人工智能编程设计的了解,掌握其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进而形成学习兴趣。此外,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动手环节,借此满足学生的要求。

例如在讲解《侦测声响吹蜡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过生日的场景:“今天是老师的生日,我想在班级中过生日”。教师可以提前设计程序,在点击后播放生日歌,屏幕上会出现点燃蜡烛的生日蛋糕,然后教师对着麦克风吹气,蛋糕上的蜡烛会熄灭。学生看到这一画面会感觉非常奇特,想要知道这一程序是怎样编写的,使学习动力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的重点,讲解人工智能的侦测指令——“响度”,帮助学生了解程序运行的要求,使其主动参与这一过程。

(三)在项目式学习中促进人工智能作品物化

项目学习能够还原学习的本质,基于真实情况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信息问题更加关注,正确认知知识学习过程,基于问题的分析使其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

例如在讲解《制作阳光计步器》这一综合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综合教学模式,并提出问题:“我们需要通过运动来增强免疫力,那么要怎样利用 Micro:bit 制作计步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制定完善的流程,首先针对项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计步器的结构,其次分析 Micro:bit 的输入功能,开展项目规划。再次是设计方案,形成流程图。然后实施项目,进行程序编写,并进行调试。最后进行展示,作出评价,并总结项目,进行过程梳理。

结论

综上所述,在 AI 的帮助下,传统小学信息课堂拥有了新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提升学习质量,不受教材内容限制,借助 AI 技术优化教育内容,帮助学生融入后续学习,主动了解耕读知识,借此提升其计算能力与信息素养,使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朱莹.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科技课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39):50-51.

[2]李俊豪.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信息科技课问题导学策略探索——以WPS 表格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4,(Z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