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

朱莉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南京交通中等专业学校 210049

引言

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的关键场所。随着汽车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现有的中职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在建设和发展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教学和行业需求,探索其建设与发展路径迫在眉睫。

一、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反复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汽车各系统的拆解、检测、维修流程,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迅速适应汽车维修岗位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养职业素养

实训基地模拟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场景,学生在其中能够体验到企业的工作氛围和职业要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安全规范,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这种职业素养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未来的职场环境。

(三)促进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与汽车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学校与企业可以在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企业可以为实训基地提供先进的设备、技术支持和实习岗位,学校则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共同推动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二、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一)设备设施不完善

部分中职学校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设备购置时间较早,老化严重,精度下降,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教学需求。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新能源汽车维修设备配备短缺,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和设备,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

(二)师资力量薄弱

随着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但目前许多学校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师生比例失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影响实训教学质量。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落后

实训教学中,部分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目前,中职学校与汽车企业的合作大多停留在表面,主要形式为学生实习和企业捐赠设备等。在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较少,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

三、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一)完善设备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更新与补充设备: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企业投资和社会捐赠,加大对实训基地设备设施的投入。根据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教学需求,及时更新老化设备,补充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新能源汽车维修设备等。例如,购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检测设备、智能网联汽车故障诊断仪等,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最新的技术和设备。

建立设备管理与维护制度: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与维护制度,明确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流程和责任。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与培养专业教师:学校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具有丰富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和高校汽车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学校任教。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定期安排教师到汽车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实际维修工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行业经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建立兼职教师队伍:从汽车维修企业聘请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实训教学师资力量。兼职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实践经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学校应建立兼职教师管理机制,明确兼职教师的职责和待遇,加强与兼职教师的沟通与合作,确保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项目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例如,在汽车发动机维修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项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丰富实训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汽车检测诊断和维修流程的模拟练习,减少设备损耗和安全风险。

(四)深化校企合作

构建深度合作机制:学校与企业应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在课程开发方面,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编写,使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紧密结合。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支持,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和学生资源,共同打造集教学、实训、生产、科研于一体的实训基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实训基地应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拓展实训功能,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22(08):56-60.

[2]王丽.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15):78-82.

[3]张峰.中职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汽车职业教育,2024(04):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