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养老康复服务中“ 应急康复干预” 的流程设计与应用

作者

张志月 林丹培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一、基层养老康复服务中“ 应急康复干预” 的内涵与必要性

(一)内涵界定

“应急康复干预”是基层养老场景中,针对老年人突发功能障碍(如跌倒后肢体受限、慢性病急性发作致功能退化等)启动的即时性康复介入措施,核心是避免功能损伤加重,为后续医疗或常规康复争取时间,区别于医院急诊的“疾病救治”。[1]

(二)实施必要性

从风险防控看,《中国老年跌倒预防与管理专家共识》显示,我国 65 岁以上老人跌倒发生率达 30% ,基层机构老人若未及时干预易引发二次损伤;从资源衔接看,基层与上级医院存在“梯度差”,应急干预可填补急救与入院的“时间空窗期”;从服务质量看,基层养老康复服务核心是“功能维持与提升”, 应急干预能力直接影响老人及家属信任度,是衡量基层服务专业性的关键指标。[2]

二、基层养老康复服务“ 应急康复干预” 的流程设计

结合基层机构服务能力,流程遵循“快速响应、精准评估、安全干预、动态衔接”原则,分四个环节。

(一)应急响应启动:明确触发条件与分工

流程启动关键是“快速识别应急场景”。先明确“触发清单”, 含三类情况:一是意外伤害引发功能障碍,如跌倒后肢体无法活动等;二是慢性病急性发作关联功能退化,如脑卒中先兆致单侧肢体无力等;三是日常照护中突发康复风险,如吞咽障碍老人进食呛咳等。

建立“ 1+N′′ ”响应分工机制:“1”指现场首接照护人员(护理员、康复师等),负责第一时间确认情况并上报;“N”指由机构内康复专员、医护联络员、后勤保障人员组成的临时干预小组,5 分钟内到达现场。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规定:护理员发现老人跌倒后,立即通过对讲机通知康复专员,同时记录老人意识状态、受伤部位等基础信息,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3]

(二)功能快速评估:聚焦核心能力与风险等级

评估需简洁高效,聚焦三项核心:一是基础生命体征筛查(测血压、心率等),排除致命急症;二是功能障碍定位(如跌倒老人查关节活动度、肌力分级);三是风险分级(轻、中、重):轻度为功能暂时受限无结构损伤,中度为需短期干预,重度为可能伴随器官损伤,需同步联系医院。[4]

采用“图文简易量表”适配基层,如肢体功能评估用“活动示意图”,照护人员标注受限关节方向即可。某农村服务站实践显示,用简易工具后评估时间从15 分钟缩至5 分钟,准确率超 85% 。

(三)分级干预实施:兼顾即时缓解与安全底线

于评估结果实施“分级干预”,核心是“在安全前提下缓解功能障碍”。轻度风险以“即时保护”为主,如轻微扭伤用“RICE 原则”(休息、冰敷等)处理;中度风险启动“短期介入”,如压疮早期每 2 小时翻身、局部按摩;重度风险“干预与转运同步”,如疑似骨折用夹板固定,同步联系医院并记录干预过程。基层干预坚守“无创底线”,不做有创操作、不用未经许可药物。[5]

(四)动态衔接跟进:打通后续康复与信息闭环

应急干预结束后建立“双向衔接”机制:一方面衔接常规康复服务,对轻中度风险老人,24 小时内一对一制定短期康复计划(如扭伤老人次日开始关节被动活动);另一方面衔接医疗资源,对重度风险老人,跟踪医院诊断,病情稳定后对接“出院后康复”, 协调社区康复师上门提供延续性服务。完善“信息闭环记录”,将应急干预全流程 , 将全流程录入档案形成“个案库”,某街道中心半年记录 42 个案例, 85% 通过后续康复恢复功能,为流程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三、应用难点与优化建议

(一)现存难点

一是人员能力不足。多数基层照护人员缺乏康复专业知识,基础干预技能掌握不足,某调研显示农村养老服务站护理员仅 30% 接受过系统应急康复培训。二是设备资源有限。部分偏远地区机构缺乏血压计等基础设备,无法精准评估,干预依赖“经验判断”存安全风险。三是联动机制薄弱。基层机构与上级医院等衔接不顺畅,转运时信息传递滞后,医院无法提前准备康复介入方案。

(二)优化建议

一是联合专业社工机构开展“应急能力提升小组”,通过知识讲座、角色扮演等小组活动的设计,帮助照护人员掌握应急知识,提升相关应急理论和实操能力;链接本地职业院校资源,开发“10 分钟应急康复微课”,含关键技能视频演示方便基层人员随时学习;同时,链接医疗部门专业人员在社区开展“应急知识”讲座,普及应急知识,帮助基层老人及其家属掌握基础救护知识。二是链接公益机构或专业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基础干预包。为基层机构配备含血压计、肌力评估图等工具的“应急康复简易包”,标注使用说明降低操作门槛。三是搭建区域联动平台。由乡镇(街道)牵头,建立“基层养老机构 / 社工机构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上级医院”信息共享群,应急干预时同步上传老人情况,医院远程指导基础处理缩短转运后治疗衔接时间。[6]

四、结语

基层养老康复服务安全性与有效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应急场景”响应能力。“应急康复干预”流程设计与应用,填补了基层医疗与常规康复“空窗期”,通过“分级干预”“动态衔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未来需结合不同地区基层养老服务实际条件细化流程适配性,通过政策支持完善人员培训与设备配置,让应急康复干预成为基层老人“功能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医学会 , 等 . 中国老年跌倒预防与管理专家共识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39(05):493-502.

[2]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 .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 [Z]. 国卫医发〔2021〕19 号 ,2021.

[3] 王玉龙 . 康复评定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4]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 等 . 老年人跌倒风险综合管理专家共识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41(07):745-754.

[5] 陈雪萍, 等. 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7(11):1025-1027.

[6] 郭燕红 . 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 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 康 复 医 疗 服 务 需 求 [J]. 中 国 护 理 管 理 ,2021,21(07):961-964.DOI:10.3969/j.issn.1672-1756.2021.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