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赵龙
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 河北石家庄 050000
1. 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目的及作用
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主要目的为针对常规检查无法明确的问题进行精准评估和处理,辅助排除其他合并症。例如,在患者出现常规治疗无法解释的痰中带血和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且原因不明的症状时,或者症状与哮喘典型表现不符时,相关工作者可通过支气管镜直接观察气道,排查是否存在肿瘤和异物。另外,针对怀疑存在气道黏液栓堵塞、黏膜严重水肿或炎症、气道结构异常的患者,通过镜下直观观察病变部位、程度和性质,弥补 CT、肺功能等检查的局限性。相关工作者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黏液栓、局部炎症等问题时,可同步进行处理,如吸痰、冲洗、局部给药,为后续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主要作用为鉴别诊断、精准评估病情、辅助治疗等。鉴别诊断方面,可排除非哮喘因素导致的呼吸道症状,避免误诊。精准评估病情方面,可明确气道内具体病变状况,帮助判断哮喘控制不佳的具体原因。辅助治疗方面,可通过镜下操作直接消除气道阻塞物和局部抗炎,缓解部分急性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2. 哮喘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2.1 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相关工作者在探索哮喘患者支气管镜检查注意事项时,在术前,要注重做好评估和准备工作,减少问题,提高工作效果。相关工作者要注重严格控制哮喘病情,检查之前,确保哮喘处于稳定期,如近一个月之内无急性发作,FEV₁,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尽量达到预计值的 60% 以上。若病情不稳定,需先通过强化治疗,如增加支气管扩张剂、短期使用激素,以便控制症状。相关工作者要注重详细询问过敏史,明确患者是否对利多卡因麻醉剂和消毒剂等过敏,避免使用过敏药物。必要时,相关工作者可在术前进行局部麻醉药皮试。相关工作者也要注重在术前用药,预防痉挛,在操作前 1~2 个小时,常规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雾化吸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另外,针对焦虑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如咪达唑仑,减少紧张诱发的气道痉挛。相关工作者要注重做好急救设备配备,让检查室配备氧气和支气管扩张剂,配备肾上腺素和呼吸机,预防突发气道痉挛或者呼吸困难的问题[1]。
2.2 把握手术中的操作要点
相关工作者可在手术过程中选择合适麻醉方式和操作轻柔缓慢,把握手术中的操作要点,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高质量进行。相关工作者在选择麻醉方式的过程中,可优先应用局部麻醉方式,利用咽喉部喷雾+ 气道内滴注利多卡因,减少全身麻醉对呼吸的影响。确保麻醉充分,避免因气道刺激诱发痉挛。相关工作者在操作的过程中,插入支气管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快速刺激气道。另外,推进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呛咳、喘息,应暂停操作,必要时,追加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相关工作者要注重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以及呼吸频率,若血氧饱和度低于 90% ,及时吸氧。若出现严重喘息、呼吸困难,立即终止检查并启动急救[2]。
2.3 做好术后观察和处理工作
手术结束后,相关工作者要注重,让患者在观察室留观1~2 个小时,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迟发性气道痉挛,避免患者剧烈活动。在该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喘息,相关工作者可再次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若患者出现少量咯血,需卧床休息并观察,大量咯血时,及时处理。
3. 案例分析
某患者哮喘病史长达 8 年,现为 32 岁,长期规律使用吸入激素 + 支气管扩张剂,近 2 个月出现反复咳嗽伴少量咯血,常规 CT 显示右肺中叶支气管局部狭窄,但原因不明,排除肿瘤初步征象,需行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相关工作者在术前严格评估与风险预防,检查前 1 周评估患者状态,近 1 个月无哮喘急性发作,FEV₁ 为预计值的 72% ,达安全标准,但近 3 天偶有夜间咳嗽,提示气道敏感性较高。术前 3 天临时增加吸入支气管扩张剂频率,每日3 次,术前2 小时雾化吸入沙丁胺醇,进一步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询问得知患者对“普鲁卡因”过敏,故选择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并提前备好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氨茶碱,及呼吸机。避开过敏药物,确保急救设备到位,为术中突发痉挛做好准备。相关工作者在手术中,就要操作与实时监测,采用 2% 利多卡因咽喉喷雾 + 气道内分次滴注,总量不超过 400mg ,充分麻醉后经鼻插入支气管镜,推进至主支气管时,患者出现轻微呛咳。立即暂停操作,予高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 94% ,待呛咳缓解后缓慢推进,避免快速刺激诱发痉挛。进行镜下观察与处理,发现右肺中叶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狭窄处有黏液栓附着,考虑为咯血及狭窄原因,操作中避免触碰水肿黏膜,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后吸除黏液栓,未进行活检,减少黏膜损伤风险。操作以“观察 + 温和处理”为主,避免过度刺激气道,优先解决明确问题,如黏液栓。相关工作者在术后,密切观察与迟发反应防控,针对术后患者无喘息,但有轻微咽喉不适,留观 1.5 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6% 以上,未出现呼吸困难。术后第2 天患者出现干咳,无喘息,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1 次后缓解,排除迟发性气道痉挛。相关工作者在参考实践案例进行经验总结的过程中,可把握工作要点,在支气管镜检查中,以患者气道高反应性为核心风险点,全程围绕“减少刺激、预防痉挛、备好急救”三大原则,平衡检查必要性与安全性。
结语:
哮喘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可通过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把握手术中的操作要点、做好术后观察和处理工作等。避免哮喘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杨 , 田竟 , 李广玲 , 等 . 预见性护理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40(2):353-355.
[2] 马燕, 禹悦, 华丽, 等. 舒适护理在儿童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的应用及其对满意度的影响 [J]. 教育生物学杂志 ,2021,9(4):3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