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管理措施研究

作者

侯艳学

江苏勃鑫化学有限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23400

摘要: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多种安全风险和隐患,若未能有效识别并管理,将严重威胁人员、设备与环境安全。基于化工工艺特点,本文系统梳理了当前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围绕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及隐患排查四个环节,提出了包括安全文化建设、动态风险评估、安全教育培训、隐患排查闭环管理等综合措施。通过构建多层级风险管理体系、引入智能化监测与闭环整改机制,并将绩效考核与安全指标挂钩,研究表明可显著提升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技术路径,同时为行业标准制定提供实证参考。本文所提措施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并为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本文对现状、措施和保障进行了全面论述,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对智能化平台与文化推动作用的阐述,强调了多部门协同与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管理措施;安全文化

引言

化工行业以其复杂的工艺流程、大规模连续生产及危险物料应用著称,但也正因如此,其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尤为突出。目前,许多化工企业在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方面仍存在方法单一、手段落后、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事故频发并带来严重社会影响。据统计,过去五年内我国化工行业重大事故中,超过60%与隐患排查闭环不彻底或风险评估失准有关。因此,建立系统化、智能化的安全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机制,已成为提升化工企业安全水平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与最新研究,深入剖析现行管理体系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旨在为企业实践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路径与方法。本研究不仅关注技术层面,更强调管理与文化的协同建设,为全方位提升安全绩效提供新思路。

一、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风险识别不到位

当前多数化工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现场检查与专家访谈方式,侧重对显性危险源的辨识,而对潜在动态风险、交叉风险关注不足。特别是在装置切换、检修等工况变化时,未能利用过程数据与仿真技术识别新产生的风险,导致隐患难以及时捕捉与管控,从而在关键环节留下安全盲区。此外,对外部环境变化如原料波动、气候因素等引发的风险评估也较为薄弱。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因缺乏专业团队与技术支持,风险识别更多依赖经验判断,缺少系统化、数据化的分析流程,难以及时发现设备老化、操作误差等深层次隐患。

(二)风险评估方法单一

企业常采用风险矩阵法对可能事故进行评估,但该方法对概率与后果的量化水平较低,难以区分中低概率高后果事件与高概率低后果事件,评估结果往往缺乏针对性,难以指导有效防控措施的优先排序。此外,缺少动态评估手段,无法实时反映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变化,也未将经济损失评估纳入考量范围,导致资源投入与防控效果不匹配。很多企业在评估过程中忽视对历史事故数据的深入分析,缺乏对重复性隐患的识别与综合治理策略,使得同类问题屡治不止,难以形成闭环管理。

风险控制措施执行薄弱

尽管多数企业制定了风险控制策略,但在具体执行中存在流程繁琐、责任不清、考核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安全设施维护不及时、关键工序监控失效、安全操作规程流于形式。缺乏对控制效果的跟踪与反馈,无法形成管理闭环,致使同类隐患屡禁不止。此外,对外部审计和第三方评估的依赖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内部管理漏洞。不少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将安全检查视为例行公事,未能将整改结果纳入绩效评价与奖惩体系,导致现场人员安全执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二、隐患排查管理优化措施

(一)建立动态隐患排查机制

依托在线监测系统与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采集关键工艺参数与设备状态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动态识别隐患。根据风险等级自动生成排查任务,并通过移动端应用推送至现场人员,实现隐患排查工作的智能化、精细化和可追溯。同时,将气体泄漏、温度突变等异常信号纳入自动报警系统,缩短响应时间。为保证算法有效性,应定期对模型进行回顾与再训练,结合现场反馈调整诊断规则,提升隐患预测准确率。

推广闭环整改与复核制度

对排查出的隐患,需在信息化平台中创建整改工单,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时限,并设立复核触发条件。整改完成后,由独立团队或第三方机构进行复核验收,确保隐患真正消除。复核结果应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实现“发现—整改—验证—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此外,对未按时整改或复核不通过的事项,应启动问责机制,并记录至安全知识库,形成案例警示与经验沉淀。

强化安全教育与文化引领

将隐患排查与员工培训相结合,针对不同岗位定制隐患识别与处置课程,通过模拟演练、案例讨论等方式,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实操能力。定期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如“隐患排查竞赛”“安全攻关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排查的良好氛围,推动安全管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予以奖励,形成持续改进动力。同时,通过安全宣讲、现场海报、数字媒体等多种渠道,强化安全价值观的传播与认同。

三、管理体系建设与保障

(一)多级联动的组织架构

构建覆盖决策层、管理层与执行层的三级安全管理组织,高层负责战略规划与资源保障,中层负责方案落地与过程监控,一线负责隐患排查与日常执行。通过定期协调会和应急演练,实现跨层级信息互通与快速响应,确保安全管理措施有效落实。并设立安全委员会监督重大安全决策执行,定期评估组织架构的适应性并进行优化调整。

信息化支撑平台应用

引入PDM/ERP及专业安全管理系统,将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整改跟踪和绩效考核等功能模块化、可视化。系统应具备数据汇总、趋势分析与预警功能,自动生成安全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并支持移动端实时查看与操作,提升管理效率。平台还应集成文档管理与知识库,实现经验沉淀与共享,并与现场SCADA/DCS系统联动,打通数据孤岛。

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

将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结果纳入企业KPI,与奖惩、晋升挂钩。建立定期评审与审计机制,通过内部审核与外部评估相结合,持续优化流程与技术。对表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屡次整改不到位者实施问责,形成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结合年度审计结果,更新风险模型和排查清单,实现动态改进,并将改进成果在内部进行推广复制。

结论

构建系统化的安全风险管理与隐患排查闭环机制,是化工企业确保生产安全的核心举措。通过动态识别与评估风险、智能化排查与闭环整改、组织多级联动与信息化支撑,并将绩效考核融入管理体系,可有效消除安全盲区,提升事故防范能力。与此同时,安全文化建设与教育培训为管理措施提供了软实力保障,使全员安全意识持续增强。此外,应定期开展外部审计与评估,引入先进技术与最佳实践,持续优化风控模型和排查流程,确保管理体系具备自适应与迭代改进能力,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中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贾亮.化工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管理探究[J].当代化工研究,2024(10):191-193.

[2]李玉光.大型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双预控管理探讨[J].能源与环境,2024(1):2-4.

[3]付路强.化工公司安全精细化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2024(18):120-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