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道德与法治内容的策略
柯舒婧
惠安县城南第二实验小学 362100
摘要: 教育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背景下,跨学科教学方式的受关注程度日益增加,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也在积极探索通过跨学科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文章有效总结了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意义,并提出了跨学科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道德与法治内容优化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跨学科教学 道德与法治
引言: 目前阶段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越来越强调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融合,在跨学科教学视域下,语文教师可以拓展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内容的了解,高效挖掘学科之间的关联之处,更好地优化教学效果。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逐渐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意义
首先,灵活将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融合,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拓宽知识面,推动他们深化对文学作品内涵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修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还能进一步汲取其中的道理启示,树立正确观念。并且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的有效融入,也有助于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更为综合全面的教育,不断推动小学生实现能力与素养上的全面提升发展。其次,跨学科视域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与法治内容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得到创新优化。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构建情境教学课堂,有效增强小学生课堂的体验感,更好地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有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此外,目前阶段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还有利于推动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性提升。进一步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增加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学生还能逐渐丰富语文学习收获,更好地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道德与法治内容来优化教学的策略
(一)灵活调整教学思维,加强教师之间沟通
小学语文教师在跨学科视域下的教学优化研究中,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维,加强对学科融合理念的理解,合理创新语文教学活动设计。跨学科融合教学强调不同学科间相关知识的有机结合,各学科教师之间也应该灵活加强交流沟通,有效开展合作探索。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便可以就跨学科教学需求考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研发活动,深度探索融合学科相关知识提升教学质量的策略。语文教师自身还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进一步拓展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内容的关注,拓宽学科视野,逐渐提高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跨学科教学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小学生们的适应度情况,分析学生目前语文学习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而语文教师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跨学科教学,真正促进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效实现全面发展。
(二)具体发现关联之处,创新融合教学方法
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具体发现教学内容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关联之处,有效创新融合教学方法,高质量实施跨学科教学活动。以《慈母情深》《父爱之舟》情感色彩浓厚课文的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合理设置融合教学目标。在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方面,语文教师能够发现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有关亲情以及责任意识的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家庭责任,体会父母之爱。而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融合应用下,语文教师还能拓展融入家庭相关的法律知识,拓展小学生成长认知。而在能力目标方面,教师则需要强调培养小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理性和感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体在《慈母情深》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完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文章场景,帮助他们更加形象地了解主人公的心理。语文教师可以进一步融入课堂互动,让学生说一说在这样的情境中,自己会怎么做,活跃课堂氛围。小学生们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能够深化对文章的学习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思辨能力,提高核心素养。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能将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文化内容相融合,更好地增强小学生文化自信,帮助他们提升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师则可以灵活应用合作学习法来优化语文课堂,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材料,拓宽文化视野,并且有效开展深度地交流探讨,加深对知识的学习记忆,优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效果。
(三)设计融合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跨学科教学模式应用视域下,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设计融合教育活动,通过一定的实践更好地提高小学生道德修养,推动语文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以《示儿》教学为例,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深化他们的学习认识。结合教学实际考虑,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融入道德与法治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题实践活动。如组织红色诗词朗诵会活动、微型辩论活动等,有效帮助小学生激发内在的爱国之情,培养良好的品质素养。并且小学生们在辩论赛之类的活动参与中,往往还可以有效锻炼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带领学生参观法庭等地方,配合有效地讲解,并合理融入相关文学作品故事,拓展学生认识,促进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学会从理性与感性双重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并且语文教师也能就语文教学需求考虑,引导学生在参观学习后写一篇作文,引导他们有效抒发真情实感,表达内心感悟。如此,语文教师往往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的教育,深度帮助小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拓展语文学习收获。
结语
总而言之,在跨学科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能够适当加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内容融合的研究探索,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现阶段语文教师也要关注小学生实际需求,更加合理地将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关内容结合,有效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优化学生体验,充分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郭喆.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融合教学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4(1).
骆丽庆.小学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整合的案例分析[J].文学少年, 2020(35):0261-0
王学芹.基于学科融合的小学语文与道德与法治融合策略[J].天津教育, 2024(1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