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生产能源保障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设计

作者

冯新元

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青州卷烟厂262500

摘要:设计生产能源保障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可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该系统综合运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对电气设备关键参数实时监测。通过故障特征提取与智能算法分析,精准诊断故障类型与位置,并提前发出预警,为能源保障与设备维护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生产能源保障;电气设备;故障诊断;预警系统

引言:随着生产对能源依赖度提升,电气设备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设备故障会造成生产停滞与经济损失。现有的故障诊断与预警手段存在不足。因此,设计一套高效的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对保障生产能源供应、提高设备可靠性意义重大。

1.系统总体设计

在生产能源保障的背景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至关重要。该系统需要涵盖从数据采集到最终预警信息处理的一整套流程。它是一个集成化的系统,将电气设备运行中的各种参数、状态信息等进行综合管理。从硬件层面来看,要考虑传感器的合理布局,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获取设备运行数据。传感器的类型需根据电气设备的特性进行选择,例如针对电压、电流、温度等不同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电压传感器、电流互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在软件方面,要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的数据管理平台,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传感器传来的数据。这个平台不仅要具备数据存储功能,还要能够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为后续的故障诊断和预警提供基础支持。系统的总体架构要具备可扩展性,以适应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以及不断发展的生产需求。

2.故障诊断方法

2.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数据采集是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起始环节。对于电气设备而言,需要采集的参数众多,如电压、电流、功率、频率等基本电气参数,以及设备的温度、振动幅度等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参数。在数据采集中,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准确性要求传感器具有高精度,并且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要避免外界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完整性则需要考虑采集的频率和时间跨度,确保能够获取到设备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噪声、数据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进行预处理。对于噪声数据,可以采用滤波技术,如低通滤波、高通滤波或者带通滤波等,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噪声的频率特性选择合适的滤波方法,去除噪声干扰。对于数据缺失的情况,可以采用数据插值的方法,如线性插值、多项式插值等,使数据完整化,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2.2故障特征提取技术

故障特征提取是从采集和预处理后的数据中挖掘能够反映设备故障的特征信息。电气设备故障往往会引起某些参数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渐进的,也可能是突发的。例如,当电机的绕组出现短路故障时,电流会突然增大,同时电机的温度也会迅速上升。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提取电流和温度的变化特征。可以采用时域分析方法,如计算均值、方差、标准差等统计参数,这些参数能够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和波动情况。另外,频域分析也是常用的方法,通过对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观察频域中的频谱特性。如果设备存在故障,频谱中可能会出现特定的频率成分或者频率成分的幅值发生变化。

2.3智能诊断算法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诊断算法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神经网络算法是一种典型的智能诊断算法。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够学习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之间的复杂关系。例如,通过构建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将提取的故障特征作为输入,设备的故障类型作为输出,经过大量的样本训练,使神经网络能够准确地对设备故障进行分类。模糊逻辑算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电气设备故障往往存在模糊性,如设备运行状态处于正常和故障之间的过渡状态时,模糊逻辑能够很好地处理这种不确定性。它根据设定的模糊规则,对输入的故障特征进行模糊推理,得出设备故障的可能性。

3.预警机制构建

3.1预警指标体系建立

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是构建电气设备故障预警机制的关键。在生产能源保障的背景下,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关系到整个生产流程的顺利进行。预警指标要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风险。对于电气设备来说,基本的电气指标如电压偏差、电流过载率等是重要的预警指标。电压偏差过大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损坏设备;电流过载率过高则可能预示着设备存在短路或者过载等故障隐患。除了基本电气指标,设备的运行状态指标也不可忽视,例如设备的温度上升速率、振动加剧程度等。温度上升速率过快可能是设备散热不良或者内部出现故障的信号,振动加剧可能意味着设备的机械结构出现问题。

3.2预警阈值设定

预警阈值的设定直接关系到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不同的预警指标,需要根据电气设备的特性、运行环境以及生产要求等因素来设定合适的阈值。以电压偏差为例,对于一般的工业电气设备,根据国家标准,电压偏差在±5%以内是正常范围,当电压偏差超过这个范围时,就需要发出预警。但是,对于一些对电压稳定性要求更高的精密设备,可能阈值设定为±3%甚至更严格。对于电流过载率,要考虑设备的额定电流,通常当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1.2倍时就可能存在过载风险,此时可以设定为预警阈值。设备的温度方面,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例如普通电机的正常工作温度一般在70-80℃之间,当温度上升到90℃左右时就应该发出预警。这些阈值的设定需要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以及实际的生产经验,确保既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又不会因为阈值过于敏感而产生误预警。

3.3预警信息发布与处理

预警信息发布与处理是预警机制的最后环节。一旦预警指标超过设定的阈值,就需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要多样化,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接收到信息。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向设备维护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发送短信通知,短信内容应包含设备名称、故障预警指标、当前指标值以及可能的故障类型等关键信息。同时,也可以在监控系统的界面上弹出警示窗口,显示详细的预警信息。在企业内部的办公系统中也可以发布预警公告,方便相关人员查询。对于接收到的预警信息,相关人员要及时进行处理。设备维护人员要根据预警信息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首先要对预警指标进行核实,判断是否存在误预警的情况。如果确实存在设备故障,要根据预警信息和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维修方案,尽快修复设备,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结束语:生产能源保障下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预警系统的设计,为电气设备稳定运行提供了有效方案。通过科学的设计与技术应用,实现了故障的精准诊断与及时预警。未来可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拓展应用范围,为生产能源保障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褚凡,褚琼泽,张蕾.基于物联网的矿山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05):159-161.

[2]张官鹏.基于深度学习的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4,41(05):228-229.

[3]曾志雄,陈乔敬.民用建筑电气设备状态远程监测与诊断技术[J].建筑电气,2019,38(02):47-50.

冯新元 1999年12月11日 男 山东潍坊青州 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