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在实践中增强融媒体编辑“四力”

作者

吕霞

淮安市淮安区融媒体中心江苏淮安223200

摘要:大众传播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事件的发布者与传播者,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融媒体作为宣传思想的主阵地,承担着引领與论导向的重任,融媒体编辑应着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业务上多下功夫、多出精品,用正确的與论引导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党的声音传得更深更远。

关键词:融媒体  新闻  编辑  “四力”

大众传播时代,互联网络的及时性、智能终端设备的便捷性,实现了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事件的发布者与传播者,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主流媒体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

融媒体作为宣传思想的主阵地,與论引导的主力军,承担着引领與论导向的重任。作为融媒体编辑,应牢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的初心与使命,着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业务上多下功夫、多出精品,用正确的與论引导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党的声音传得更深更远。

增强“立定脚跟”的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 增强脚力是编辑出优秀作品的前提条件,融媒体编辑要紧跟时代步伐,走出去多看多思多想,用老百姓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新闻报道更接地气,更富情感,更有温度,更有担当。

深化脚力的实践是一个自我锤炼、自我提高、自我升华的过程,“好新闻是用脚板踩出来的”,编辑只有多深入一线、多深入基层、多深入群众,增强实际调查研究的能力,才能提升业务素养。融媒体时代,部分记者习惯用电话、微信远程采访,写出来的新闻缺乏细节,没有现场感。相对于记者,整日坐在电脑前的编辑,脚力更是短板,对基层的变化了解不多,最新动态把握不及时,改动稿件就会凭经验、想当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融媒体编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强脚力:一是多与记者沟通,稿件中的细节修改不能想当然,对存疑的稿件必须逐一求证认真核实。二是建立通讯员队伍,身处基层一线的通讯员能及时捕捉到鲜活的题材,编辑可通过约稿调动他们参与新闻选题的积极性。三是走进基层深入调研,编辑对主流价值观的把握,需要对社会现实有真实的认知,做到“眼中有群众、心中有大局”。

擦亮“慧眼识珠”的眼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部分媒体为了追求时效性而出现内容同质化倾向。要使新闻内容更加真实、更具看点,编辑就应该站在“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高度,坚持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伸向哪里,必须做好新闻的组织策划,推出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佳作。编辑是新闻作品的“过滤器”和加工者,眼光和水平决定了新闻的高度和品质,因此,融媒体编辑必须具备敏锐发现新闻的“慧眼”。

好的眼力是编辑的基本功,是衡量编辑观察力、发现力、判断力、辨别力的标志。编辑只有具备好的眼力,才能筛选和留住有价值、有特色的选题。编辑好眼力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筛选好稿件的能力,信息传播渠道多,受众注意力有限,编辑需要从众多稿件中筛选出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优秀作品。二是敏锐的判断能力,从新闻线索中准确找到选题方向,引导记者及时采写报道。三是辨别新闻真假的能力,在信息洪流时代,新闻信息真假难辨,需要编辑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也是保持融媒体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基层稿件往往蕴藏着好的新闻线索,需要编辑慧眼识“珠”,好新闻的发掘离不开编辑独到的眼力。

提升“勤学善思”的脑力

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信息传播方式如何改变,“内容为王”的新闻基本原则不会改变。在当今看书看皮、新闻读题的碎片化阅读时代,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的内容并不多见。作为融媒体,要使新闻更加出彩、更博人眼球,编辑策划新闻必须具备“勤学善思”的脑力,要与一线记者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通过详细而周密的提前策划,把新闻做深、做新,满足读者多元化阅读需求,展现融媒体独有的特色风采。

内容有深度,脑力是钻头。编辑不能仅充当“加工厂”和“把关人”的被动角色,还要开动脑筋,将稿件专栏化、版面专题化。特别是在报道重大事件、深度新闻的时候,编辑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新闻的“魂”勾画出来,靠内容吸引受众,靠观点引发读者深思,靠话题设置和读者良性互动,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具体而言:一是紧跟形势,开办栏目引导舆论。好的栏目是点睛之笔,编辑要时刻关注基层新动向、行业新方向,不断提高发现价值选题的策划能力。二是围绕新闻热点,做专题策划服务受众。专题策划,是针对新闻热点找第二落点,做延伸报道,好的专题策划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三是吃透政策,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第一动力”,编辑在工作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创造,选题策划要创新,写法要创新,组合方式要创新,表现形式也要创新。坚持媒体融合,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主题出版、主题宣传多元衍生转化,让丰富的内容通过丰富的载体得到丰富的呈现。

锤炼“力透纸背”的笔力

编辑对作品不是简单的文字加工,而是创造性延伸与提高,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仅在于记者的深入采访与写作技巧,更多的是编辑思想的再升华、稿件质量的再提高。真正的好编辑是具有思想力和表达力的多面手,会通过思想的梳理,文章结构的调整等,用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社长皮钧曾说,“从选题到作者、内容到形式、语言到修辞等,都需要编辑负责完成。可以说,编辑是精神世界的架构师,把创作的成果转化为精神城市和精神森林。”

好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笔力的呈现表达。编辑要根据记者的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要改善表达,改善文风,力求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编辑的笔力体现为文字的准确、鲜明、生动,也体现为语句的简洁、通俗、有力,更体现为文字有温度,文章有深度。编辑素养要提升,采写的功夫也不能丢。穆青从一个记者成长为新闻官,从未放下手中的笔,范长江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后,仍把自己视为一个记者,新闻前辈皆如此,吾辈岂敢懈怠。

新闻规律和新闻实践证明,“四力”就是生产力和战斗力。融媒体时代,要将新闻做得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编辑就不能被动地做传播者、接受者,要坚持内容为王、品质至上,将更多有价值的新闻打造成精品佳作,回应时代呼声,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