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禹雪
陕西省靖边县第三中学 718500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创设的特定学习环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数学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成为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性高的学科,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 促进知识内化
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实现知识的内化。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1. 生活实例情境
生活实例情境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引入商场打折、水费计算等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函数模型的应用价值。
以指数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假设你是一名投资者,计划将一笔钱存入银行,年利率为 5% 。请问,连续存 5 年后,你的本金和利息总和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指数函数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 实验操作情境
实验操作情境是指通过动手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讲解“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几何模型,通过测量、计算等活动来加深对几何知识的理解。
以圆锥的侧面积公式讲解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张制作一个圆锥模型,并测量其底面半径和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剪开圆锥侧面、展开成扇形等方法来探究圆锥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实验操作情境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圆锥侧面积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 游戏互动情境
游戏互动情境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例如,在讲解“概率与统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概率游戏或统计调查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概率和统计的应用。
在讲解随机事件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抛硬币”游戏。游戏规则是:学生轮流抛硬币,记录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究随机事件的特点和规律。这种游戏互动情境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4. 问题解决情境
问题解决情境是指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讲解“数列的应用”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人口增长、贷款还款等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列的应用价值。
以讲解等差数列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假设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 2、5、8,请问这个数列的第 10 项是多少?前 n 项和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进行求解,从而加深对等差数列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这个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5. 信息技术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如动态演示、虚拟实验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解空间几何体时,可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制作空间几何体的动态演示模型。通过旋转、缩放等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从而加深对空间几何体的理解和掌握。这种信息技
术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注意事项
1. 情境要贴近学生实际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为确保教学效果,情境设计应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避免内容过于抽象或复杂,以免超出学生的理解范畴。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欲望。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促进知识内化,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2. 情境要具有启发性
情境的启发性旨在诱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主动探究。这些情境应巧妙融入问题与挑战,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他们在面对复杂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创新性分析与解决。通过此类情境的反复历练,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数学基础,还能在实践中逐步培育起卓越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的问题解决策略。
3. 情境要注重互动性
互动性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高度重视师生及生生间的多维互动。通过精心设计的小组合作模式与讨论交流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彼此间观点的碰撞与融合。此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实现了知识的共享与增值,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构建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全面优化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4. 情境要结合教学目标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与教学目标及内容紧密融合,旨在确保情境能够切实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情境的构建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其认知水平、学习习惯等,并根据教学进度的推进灵活调整情境的内容和难度。这一做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
总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生活实例情境、实验操作情境、游戏互动情境、问题解决情境和信息技术情境等多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注重情境的贴近性、启发性、互动性和目标性,以确保情境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林建森 . 情境创设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J]. 中学理科园地 , 2023(02):53-54
[2] 文飞 . 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探讨 .[J]. 成才之路 ,2023(12):89-92
[3] 温盛华 .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情境化教学路径 .[J]. 教师博览 ,2024(3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