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矿井井下高压开关柜操作机构可靠性研究

作者

屈伟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一、引言

矿井井下高压开关柜作为煤矿供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连续性与人员生命安全。操作机构作为高压开关柜的关键执行部件,负责实现开关的分合闸操作,其可靠性是确保开关柜正常工作的前提。矿井井下复杂恶劣的环境,如高湿度、高粉尘、瓦斯及煤尘爆炸风险等,给操作机构的可靠性带来了严峻挑战。

二、矿井井下环境对操作机构可靠性的影响

(一)高湿度环境的影响

矿井井下空气湿度较大,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区域,相对湿度可能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高湿度环境易导致操作机构内部金属部件发生锈蚀,尤其是触头、传动轴等关键部位。锈蚀会使部件表面粗糙度增加,接触电阻增大,在分合闸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热量,加速部件的老化与损坏。锈蚀还可能影响传动部件的灵活性,导致操作机构动作迟缓甚至卡涩,无法准确完成分合闸任务,严重影响操作机构的可靠性。

(二)高粉尘环境的影响

井下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岩尘等粉尘颗粒。这些粉尘容易进入操作机构内部,吸附在电气元件和机械部件表面。对于电气元件,粉尘的堆积可能引发绝缘性能下降,增加短路、漏电等故障风险。对于机械部件,粉尘会阻碍部件的正常运动,增加摩擦阻力,使操作机构的动作力矩增大,长期积累可能导致部件磨损加剧,降低操作机构的使用寿命与可靠性。

(三)瓦斯及煤尘爆炸风险的影响

矿井井下存在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危险,一旦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高压气体将对操作机构造成毁灭性破坏。冲击波可能导致操作机构的外壳变形、内部部件松动甚至脱落,使操作机构失去原有的功能;高温高压气体则可能使电气元件绝缘材料熔化、烧毁,机械部件发生热变形,严重影响操作机构的可靠运行,甚至引发更严重的供电系统事故。

三、操作机构关键部件的可靠性分析

(一)传动部件的可靠性

传动部件在操作机构中承担着传递动力和实现动作转换的重要任务,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操作机构的性能。常见的传动部件如齿轮、连杆等,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交变载荷的作用,容易出现疲劳磨损。齿轮的齿面可能出现点蚀、剥落等缺陷,导致传动精度下降,噪音增大。连杆的连接部位可能因磨损产生间隙,使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受到影响。传动部件的润滑状况对其可靠性也至关重要。若润滑不良,将加剧部件的磨损,降低传动效率,甚至引发部件卡死等故障。

(二)触头系统的可靠性

触头系统是操作机构实现电路通断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开关柜的电气性能。触头在分合闸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电弧的高温会使触头表面金属材料发生熔化、气化,导致触头表面烧蚀、磨损。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触头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增大,在通过电流时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进一步加剧触头的损坏。触头的压力不足或压力分布不均匀,也会影响触头的接触可靠性,导致接触不良,引发局部过热、电弧重燃等问题,威胁操作机构及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储能装置的可靠性

储能装置为操作机构提供分合闸所需的能量,其可靠性是确保操作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动作的重要保障。常见的储能装置如弹簧储能机构中的弹簧,在长期反复的储能与释放过程中,弹簧的弹性系数会发生变化,导致储能能力下降。若弹簧储能不足,操作机构可能无法完成规定的分合闸动作,或者动作速度不满足要求,影响开关柜的开断性能。储能装置的机械传动部分,如棘轮、棘爪等,也可能因磨损、变形等原因导致储能过程不稳定,影响操作机构的可靠性。

四、提高操作机构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一)优化设计

在操作机构的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矿井井下的特殊环境因素,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外壳结构,有效防止外界粉尘和湿气的侵入;优化传动部件的布局和结构,减少应力集中,提高部件的抗疲劳能力;对触头系统进行合理设计,选择合适的触头材料和形状,以降低电弧对触头的烧蚀,提高触头的接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在设计过程中引入可靠性设计理念,运用可靠性预计、分配等方法,对操作机构的可靠性进行量化评估和优化,确保其满足矿井井下使用的可靠性要求。

(二)选用优质材料

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操作机构的可靠性,对于关键部件,应选用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优质材料。传动部件可选用高强度、高韧性的合金钢材料,以提高其抗磨损、抗疲劳能力。触头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电弧烧蚀性能,如银基合金等。外壳材料则应具备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密封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以适应矿井井下的恶劣环境。通过合理选用材料,从源头上提高操作机构的可靠性。

(三)加强防护措施

为应对矿井井下的特殊环境,需加强操作机构的防护措施。一方面,采用有效的防潮、防尘措施,如在操作机构内部安装干燥剂、防尘滤网等,降低湿度和粉尘对部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可能受到瓦斯及煤尘爆炸冲击的部位,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抗冲击能力。还可采用防爆型设计,确保操作机构在爆炸危险环境下能够安全运行,防止因爆炸引发的二次灾害。

五、操作机构可靠性评估与管理策略

(一)可靠性评估方法

建立科学合理的操作机构可靠性评估体系是保障其可靠运行的重要环节,可采用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方法,对操作机构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模式进行全面分析,评估每种故障模式对操作机构功能的影响程度以及发生的可能性,从而确定关键故障模式和薄弱环节。结合可靠性试验,如加速寿命试验、环境适应性试验等,对操作机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可靠性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为可靠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准确掌握操作机构的可靠性状况。

(二)可靠性管理策略

制定完善的可靠性管理策略是确保操作机构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首先,建立严格的设备采购、验收制度,确保进入矿井井下的高压开关柜操作机构符合可靠性要求。其次,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定期对操作机构进行检查、清洁、润滑和紧固等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故障隐患。建立设备可靠性档案,记录操作机构的运行数据、维修历史等信息,为可靠性评估和故障分析提供依据。最后,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维护水平,避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失误和设备损坏。

六、结束语

通过对矿井井下环境对操作机构可靠性的影响、关键部件的可靠性分析、提高可靠性的技术措施以及可靠性评估与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全面探讨了保障操作机构可靠性的方法和途径。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考虑矿井井下的特殊环境,从设计、选材、防护、评估与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操作机构的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伟. 矿井高压开关柜操作机构可靠性影响因素与优化对策研究[J].煤炭技术 ,2023,42(05):201-204.

[2] 王强 . 基于环境适应性的矿井井下高压开关柜操作机构可靠性提升技术 [J]. 煤矿机械 ,2022,43(07):145-148.

[3] 赵华. 矿井供电系统高压开关柜操作机构可靠性评估及维护策略[J].工矿自动化 ,2021,47(09):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