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监测分析
贾浩
大唐杨凌热电有限公司 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 712100
引言:如今电力需求不断提升,电网安全运行受各领域广泛关注。当电网运行期间,继电保护装置经常出现一系列隐性故障,比如参数漂移、元件老化等。当运用传统管理维护手段,主要依托人力巡视检查电力系统,不能高效、精准检查电网故障问题。当下步入数字化时代,电力领域应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自动化监测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状态,有效控制电力风险问题。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
1.1 数字孪生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中,为提升装置保护力度,在各台保护装置中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数字孪生体,在实时条件下,当面对一系列物理设备时支持对其运行状态有效映射。有关人员通过虚拟空间,根据常见的故障问题实现相关场景的模拟,直观呈现 CPU 负荷过载等问题,对部署的一系列监测策略事先展开验证工作,分析策略的实际效用,避免在现场调试环节遇到更多风险情况。比如,在某地区的500kV 变电站处,通过试点看出,建立稳定的数字孪生模型,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内容的检查,找出存在不足的设计策略,本着安全管理的原则优化装置。
1.2 物联网技术
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完善装置内部构造,引进微型传感器并实现规范部署,为保护装置带来光纤温度传感器等设施,打造集成化的分级物联网架构,其中有效联系主站、装置、边缘计算节点。在边缘节点处,一方面能够在大量的数据内容中完成预处理操作,另一方面可以给出符合需求的本地决策,而对于主站来讲,其能够从不同维度有效整合数据,并在数据中提炼趋势等价值信息,确保网络传输压力不断降低,面对异常情况支持快速响应[1]。
1.3 人机交互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发三维立体化、可视化平台,同时搭配 GIS技术,便于管控全网保护装置,清晰展现装置的状态。工作人员现实工作阶段可以利用热力图,掌握设备的状态信息后,针对健康度低的设备,可及时进行信息标注。由于装置参数并非一成不变的,为了展现其变化趋势,可借助动态曲线,清晰展现动态变化。当装置参数变化超出标准要求,将实现语音告警,负责运营维护的工作人员快速响应落实控制方案。
2. 继电保护状态监测模型构建与自动监测探究
2.1 模型构建
(1)采集数据信息并完成特征要素的提取。部署足量的传感器,在实时状态下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完成信息采集工作,主要的采集内容包含电气参数,比如电流采样误差、动作时间等,还有一些物理参数,诸如设备振动频率、温度变化,还需要获取有效的电网运行数据,以实现运行状态的把握,主要收集负荷变化、故障录波波形等信息。在这一环节,选择利用傅里叶变换手段,在大量的振动信号中完成频率指标的分析,融合滑动平均滤波方式,针对性筛选并去除温度数据噪声,有效把握元件状态将与之匹配的反映特征提取出来 [2]。(2)设计模型架构。打造多层模型,以便于进行状态分级提升判断准确性。设置异常检测层,此部分主要利用孤立森林算法,面对装置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挥识别功能找出 存在的非正常数据点。设置趋势预测层,此部分主要利用时序卷积网络(TCN),同整合、分析历史信息,以此为参考来进一步实现参数变化的准确预测。在模型中部署健康度评估层,选择运用 XGBoost 算法,通过对不同特征的把握,依据实际情况完成装置健康等级的输出处理,方便工作人员判断装置是否为健康状态。
2.2 自动监测
有关人员在自动监测环节充分利用边缘节点,为其打造 AI 模型,当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后,先执行本地预处理操作,并通过与主站的连接关系,向其传输特定内容,保证关键特征顺利输送,此阶段调整压缩比,具体为 1:20,进一步避免出现网络负荷增长的情况。在主站系统部分,可密切结合不同时段完成数据的接收工作,并展现不同颜色的编码,根据实时情况动态化呈现装置的健康情况。
继电保护状态自动监测阶段,设置智能化告警功能,并在各级处理环节发挥联动作用。设置分级响应装置,给出不同颜色,比如,橙色代表预警状态,发挥自动处理功能,形成准确的检修工单,并调取历史故障信息,在关联模式下给出解决方案。当出现红色,其表达的是故障,此情况下会触发故障录波启动,避免 影响其他电力设备。为了提升自动监测水平,在实际处理阶段引进知识图谱作为辅助工具,此模式可以利用大量的历史故障数据,实现设备设施状态的有效关联,打造自动监测网络体系,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近似的案例,为运维修理技术人员带来匹配的建议,提升实际检修效率。
3. 实验测试与分析
以某国家级电力系统为例,通过动态化模拟分析,搭建相关实验测试环境。在一次系统中,主要面对110kV 的双端电源网络,完成系统的模拟;在二次系统中,通过引进线路保护装置,且装置来源不同,在部署阶段搭配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场景展开测试。比如,在继电器触点磨损的场景中,相关人员提前安排实验,当选好机械装置后,通过操作触点,使其完成分合动作,动作次数为 10 万次,使机械装置完成此情况的模拟。当满足 1万次时,需要标准化完成一次动作时间、接触电阻的信息采集工作。
在场景模拟中获取监测结果。从动作时间来看,其标准差存在变化,先前为5ms,经过转变达到12ms,分析变化过程,从中可知其机械分散性呈现增长的趋势;通过把握接触电阻,其阻值明显变化,先前为 10mΩ ,经过转变达到 35mΩ 。经过进一步分析,明确存在触点氧化加剧的情况;工作人员借助 XGBoost 模型,清晰直观判断分析结果,当达到第 8 万次分合状态,通过综合研究实现状态的判定,将其等级水平归于 W,分析这一环节的接触电阻,其数值已经接近阈值水平,通过模拟测试有效获得预警信息,提前防范不易察觉的故障问题。通过在站点处运用监测系统,工作人员提前预判存在的隐患问题,可更好地检查保护装置各个模块,有效避免出现装置失效的情况,减少电网事故的出现。
结语: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力系统是当前供应电能的主体,面对不断提升电力需求,电力领域应重视继电保护状态监测,有效防范电力系统故障。继电保护装置涉及诸多部件,为实现装置状态的全面监测,应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大数据驱动故障监测与处理工作高效执行,通过准确把握电力系统状态,针对性实施可靠的处理手段,促进电网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宋少杰 , 马敏芝 . 基于物联网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回路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方法 [J]. 河南科技 ,2024,51(21):13-16.
[2] 秦贵林 , 侯均明 .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火电厂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状态自动监测方法 [J]. 自动化应用 ,2024,65(12):77-78+81.
作者简介:贾浩(1995.08—),男,汉族,陕西渭南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