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起手鼓唱起歌” 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影响力
高伟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馆 830000
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的举办,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一次颇具意义的实践探索。以往大型活动大多集中在中心场馆,这次则采取了一种覆盖面广且多点联动的交互形态,试图深入探究大型艺术盛会怎样才能真正下沉到基层社会,激发起广大民众自发的文化热情。这种模式的更新并不仅仅是活动组织形式上的调整,更是对文化传播理念的一次刷新,关键在于探讨如何让高质量的艺术资源同民众的日常生活实现无缝衔接,进而调动起群众文化发展的内在活力,为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样本。
一、艺术季对群众文化参与模式的重塑
“打起手鼓唱起歌”民间艺术季,凭借自己独有的“ 1+X' ”模式,把传统的群众文化参与形式来了一场彻底的重塑,它以乌鲁木齐作为主会场,又在全疆各地的城市商业中心、广场、乡镇集市乃至村社文化大院这些地方,设置了大量数量众多的分会场舞台,这种去中心化的布置方式,完全冲破了过去大型文化活动当中观众必须要到某个、唯一固定的地方才可观看的限制,艺术展演不再只是少数人的“盛宴”,而成了走进了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空间,成为了街头巷尾触手可及的文化风景。这种改变,让民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门槛大幅度降低,文化欣赏从一种特意安排的活动,变成了日常生活随时可能发生的体验,上百场惠民演出,横跨城市乡村的地理范围,保证了文化资源的广泛覆盖,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表演和公众参与的关系,把过去单纯的观看变成双向互动,让普通人从被动的旁观者,变成文化场景中的积极参与者 [1]。
二、全国性艺术资源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
本届艺术季实现了全国艺术资源同新疆地方文化展开深入交流和融合的平台搭建,其影响力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多元艺术形式的并置呈现
艺术季聚集了来自全国各省份(区、市)共 47 支民间艺术团队,大概1800 名演员参与其中,广东的《高桩醒狮》,重庆的《铜梁龙舞》这些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新疆本土的《达瓦孜》《金刀郎》《黑走马》等传统艺术形式一同出现于同一时空之中,这种多种文化集中展示的形式给当地民众提供了一个可以直观而生动地感受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性与多样性的窗口,大家不用远行便能在家门口观看一场又一场跨越地域、跨越风格的民间艺术表演,这种直接带来的感官冲击和文化体验,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大众的艺术视野,使得不同地域文化元素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欣赏成为了可能,在这当中呈现出一幅五彩斑斓的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图景。
(二)激发地方艺术的创新活力
全国优秀水平的艺术团队来到当地,不但给当地的群众带来精彩的演出,而且给了新疆本土的民间艺术工作者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近距离观看和共同上台表演,新疆本地艺术家可以很直接地看到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方式、编排构思以及在舞台上的表现手段等不同之处,这样的文化冲击与交流必然会促使当地艺术的创新发展。而且艺术季中特设新疆民间艺术节目选定及展演的环节,主要针对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以及民间曲艺这三个艺术种类,目的就是从中找出一批很好的民间艺术作品和人才,这样给地方艺术的流传和发展给予了新的动力,也鼓舞当地艺术家在守住传统精粹的情况下,做出更多有时代气息的艺术探究与创作,进而把他们自己的作品送到更大的全国舞台上[2]。
三、群众文化活动场域的拓展与延伸
此次艺术季在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空间维度和社会功能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它的影响超出艺术展演本身。
(一)非传统空间的文化活化利用
活动的一大特征就是大规模地采用了非常规的文化空间当作表演场地,除了平常的文化中心和公园之外,商业街区,社区广场,旅游景区甚至热闹的集市都成了艺术季的演出场所,这样的做法把文化艺术活动从封闭的,专门用的剧场里“释放”出来,让它融入了城市和乡村的公共生活肌理当中,当艺术表演变成购物,休闲,赶集之类的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时候,艺术和大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被大幅度缩短,这种空间上的拓展,既激活了城市和乡村的公共空间,又给它们赋予了新的文化功能,也让艺术的流传变得越发灵活而且高效,使得文化气息自然而然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做到了文化于民,文化惠民[3]。
(二)文化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
艺术季的策划并不是只做一场文艺展演,而是一种“文化 +: ”的综合性策略,它成了一个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平台,艺术季举办期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创产品展示展览,特色旅游路线推广,美食集市等同期活动被安排上日程,文化活动的人气就这样被有效转化为经济活力,参加艺术季的观众和游客一边看精彩的演出,一边品味新疆的特产,美食,手工艺品,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文化消费链,这种模式把文化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探寻了文化资源变成经济资源的有效途径,艺术季不再只是文化盛会,还成了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引擎。
四、结语
首届“打起手鼓唱起歌”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通过对展演模式、内容整合以及空间利用等方面的系统性创新,探寻出一条改良群众文化生活品质的新路子,它以一种开放、包容并深入基层的形式,不但大幅度加强了大众的文化参与感和收获感,而且给全国范围内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动怎样同地方社会生态密切融合,达成广泛的民众根基和社会共鸣,给予了十分有益的实战经验,这对创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重大的参照意义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宏杰 .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创新实践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24,(20):175- 177.
[2] 张铭 . 共有、共享、共创、共美 : 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观察 [J].艺术评论 ,2025,(04):42- 49.
[3] 吴文科 . 新疆曲艺的魅力与潜力——“ 打起手鼓唱起歌” 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曲艺类节目展演遴选感言 [J]. 艺术评论 ,2025,(04):16-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