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中职声乐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挖掘

作者

李灵霞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中等专业学校 472500

引言: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中职是职业教学体系的关键组成,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责任,在各个专业学科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声乐这样的音乐类学科,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育人目标和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存在一致性,对声乐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要素进行挖掘和应用,是实现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必要选择,也为中职声乐教学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一、中职声乐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挖掘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在中职声乐教学系统中,结合课程思政,可以明显地提高声乐教学内涵和水平。比如通过对声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文化价值进行系统性梳理,对其中所包含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等思政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指导同学们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等多个方面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对作品核心和情感进行更加深入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舞台影响力,进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中职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声乐是艺术教育的主要环节,和课程思政深度结合,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专业技巧,提高去整体素养。比如在审美修养层面,从经典声乐中体会到音乐韵味,提高审美水平;在品德修养方面,声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带给学生正向启迪;在心理素质方面,经过声乐实践练习,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111 。藉此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为学生长远发展夯实知识、能力、素养基础。

二、中职声乐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挖掘对策

(一)挖掘课程思政要素

一是声乐理论课是声乐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大量的思政资源。在声乐发声原理和技术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呼吸控制、共鸣运用等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让同学们明白,只有通过严格的学习方式和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真正地掌握声乐技术,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次,在声乐历史教学中,可对冼星海和聂耳等优秀音乐人艺术实践和创作过程的系统整理,对声乐由传统到当代的演变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整理,使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声乐特殊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此外,在声乐艺术审美规范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促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审美理念,鼓励他们追求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艺术品味,从而达到专业能力训练和价值观引导。二是声乐表演实践,既是学生专业能力转换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进行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比如在彩排和表演组织中,制定严谨的规章制度和合作机制,培养学生树立规矩意识,在艺术创造合作实践中,加深他们的团体精神认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比如通过参加公益演出和社区文化服务等,同学们可以直接地感受到声乐艺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加深对艺术创造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在表现评估部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反馈体系,促使学生辨证地对待,并持续地锻炼自己的理性认识和心理调节能力,形成健全的、成熟的心理素质。基于上述教学,促进课程思政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二)创新教学方式

一是在实际的声乐教育中,营造出与声乐非常接近的教学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内核和意识形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例如革命主题的声乐作品,历史影像资料和历史图片等多种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身临其境的历史情景。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可以对特殊时代的社会面貌和精神特征形成直接的认识,以此准确掌握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精神等思政教育要素。其次,在情景建构的歌唱练习中,对提高学生情绪共振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历史情景中歌唱,可以把对作品认识转变成具有强烈情感的艺术表现,提高歌唱技能,加深对作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认可,达到培养音乐素质和深化思政教育的目的。二是从声乐实际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对其进行系统的剖析和讨论。通过结构化、分层的案例分析流程,指导同学们作品中的思政教育含义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学会把知识认识转变为实际运用的途径,使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相结合 121 。比如选取比较有影响力的歌唱艺术家及其相关案例,以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整理和分析歌唱家的艺术经历,重点论述其在创作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把自己的艺术理想和祖国文化建设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个案进行多维度分析,启迪学生心智,逐渐形成优良的职业素养,培养崇高的职业品德。此外,注重教学评估,在保持理论考试和技能展示等常规考核方法的同时,引进过程性考核体系,对学生学业态度和专业素养进行观测和纪录,通过团队合作作业检验他们的交流与合作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实施检验他们的问题解决技能,并将自我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建立起三维的评估体系。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法,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学习成长发展历程,从而达到对潜在能力进行有效评估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评估解析模式,利用统计手段对评估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倾向性判断,准确找出学生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制定针对性改进建议,增强学生学习自信。

结束语

总之,在中职声乐教学中挖掘和利用课程思政要素,还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老师和学校要积极整合优质的声乐教学资源,紧密围绕学生主体展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以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想学、乐学,在积极主动参与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同步发展并建立起积极正向的德育价值观,实现课程思政教学和声乐专业教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朱连珍 . 中职声乐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J]. 美化生活 ,2024(27):0130- 0132.

[2] 李光一 . 课程思政背景下声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J]. 音乐生活 ,2022(7):74-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