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劳动课程建设促进幼儿园教育高品质发展的路径探析

作者

曾雅颖

晋江市池店镇顺英幼儿园 362200

一、劳动课程的内涵与价值

劳动课程是指以培养幼儿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为目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动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在幼儿园阶段,劳动课程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不仅是幼儿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幼儿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载体。劳动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参与适当的劳动活动,幼儿能够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其次,在劳动过程中,幼儿需要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其认知能力和创造力;再次,集体劳动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其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最后,劳动成果的获得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其情感发展。因此,科学构建劳动课程体系对实现幼儿园教育的高品质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劳动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首先,劳动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边缘化,许多幼儿园将主要精力放在知识传授和艺术教育上,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劳动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化严重,往往局限于简单的清洁活动或手工制作,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再次,劳动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要么过度保护,要么要求过高,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教育理念存在偏差,部分幼儿园和家长过分强调智力开发,轻视劳动教育;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缺乏设计和实施劳动课程的能力;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难以客观评估劳动教育的效果。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劳动教育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阻碍了幼儿园教育的高品质发展。

三、劳动课程促进幼儿园教育高品质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劳动教育专业能力

教师是劳动课程实施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的质量。幼儿园应通过系统化、持续性的培训,提升教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能力。首先,幼儿园可定期组织劳动教育专题培训,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劳动教育研究者开展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和方法。培训内容应包括劳动课程设计、幼儿劳动能力发展特点、安全指导策略等。其次,建立“教师工作坊”机制,鼓励教师进行案例研讨和经验分享。例如,可以围绕“如何设计适合小班的自我服务劳动活动”“如何在大班开展创造性劳动项目”等主题展开讨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构建家园共育机制,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的家园互动,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形成教育合力。

首先,每学期开展三期 " 劳动教育家长工作坊 ",采用 " 理论讲解 + 实践体验 " 的模式。首期工作坊以 " 劳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和视频案例,向家长展示劳动对幼儿动作协调、认知发展、责任感培养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第二期工作坊组织家长参与" 亲子劳动游戏",如" 袜子配对比赛"" 玩具分类大挑战 " 等,让家长亲身体验劳动活动的教育价值。第三期工作坊则邀请家长代表分享家庭劳动教育经验,并共同制定 " 家庭劳动指导手册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90% 的家长转变了 " 劳动影响学习 " 的固有观念,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再者,可以设计分年龄段的" 家庭劳动任务单",并配套推出 ′′21 天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小班的任务包括 " 自己穿脱外套 "" 整理玩具箱 ";中班的任务有 "帮忙摆餐具 "" 给植物浇水 ";大班则要完成 " 整理书包 "" 参与简单烹饪 " 等任务。幼儿园提供精美的 " 劳动打卡本 ",家长每天记录孩子的劳动情况并上传照片到班级群。每周五设置 " 劳动分享会",邀请完成情况良好的家庭分享经验。

(三)优化劳动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创设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是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关键。幼儿园应当精心规划劳动区域,打造既安全实用又富有童趣的劳动空间,让环境成为幼儿劳动教育的" 第三位老师"。

首先,充分利用户外场地,设计了一个集种植、养殖、手工于一体的综合劳动区。在种植区,设置了不同高度的种植箱,方便各年龄段幼儿参与。小班负责照料低矮的草莓苗,中班管理中间层的蔬菜,大班则负责攀爬类作物的养护。养殖区饲养了兔子、乌龟等温顺动物,幼儿轮流担任 " 小小饲养员 "。手工区则利用废旧物品搭建了 " 创意工坊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将收获的植物制作成标本或工艺品。这个立体化的劳动环境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更让他们在完整的生态链中理解劳动的意义。其次,在室内专门开辟了一个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劳动区域。区域分为 " 迷你厨房 "、" 整理驿站 " 和 " 清洁天地 " 三个板块。" 迷你厨房 " 配备了适合幼儿使用的安全厨具,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剥豆子、拌沙拉等简单烹饪;" 整理驿站 " 设计了各种衣物、玩具和图书,供幼儿练习分类整理;" 清洁天地 " 则提供了小型的扫把、拖把等工具,并在地面贴上不同颜色的标识线,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清洁方法。每个区域都配有步骤图示和语音提示,帮助幼儿自主完成劳动任务。这个体验中心通过情境化的环境设计,让幼儿在模拟生活中掌握实用技能。

(四)开发特色课程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幼儿园劳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当立足本土特色,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主题式、项目化的活动设计,让劳动教育既贴近幼儿生活,又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幼儿园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发了" 跟着节气去劳动 " 的特色课程。在春季,组织幼儿参与 " 小小播种节 " 活动,孩子们在教师指导下,亲手在园内种植区播下玉米、向日葵等种子,并负责日常的浇水、除草工作。幼儿园特别设计了" 植物成长日记",引导幼儿用图画记录作物生长过程。到了秋季,举办" 丰收嘉年华",幼儿们采摘自己种植的果实,并参与简单的农产品加工,如剥玉米、晒干菜等活动。课程还融入了当地农谚、节气歌谣等文化元素,使劳动教育充满乡土气息和文化韵味。其次,幼儿园深挖传统节日中的劳动教育价值,设计了系列主题活动。端午节期间,开展 " 粽香满园 " 项目:大班幼儿学习泡糯米、洗粽叶,在食堂阿姨指导下尝试包简易粽子;中班幼儿制作艾草香包;小班幼儿则参与装饰龙舟模型。春节前夕,组织 " 除旧迎新 " 劳动周:幼儿分组参与教室大扫除、制作窗花、布置新年环境等活动。幼儿园还邀请民间艺人进园,教幼儿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面塑等。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结语

劳动课程建设是促进幼儿园教育高品质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科学构建劳动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和良好习惯,更能促进其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不断探索创新劳动课程的实施策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月妹. 陶行知教育思想视域下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 2025, 11 (22): 4-6.

[2] 郭逢 . 幼儿园劳动课程的构建和实施 [J]. 教育界 ,2025, (19): 116-118.

[3] 郝淑悦. 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管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山东教育 , 2025, (18):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