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微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

作者

吴凤山

辉南县植保植检站 吉林省 通化市 135100

引言: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需要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支撑,全面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机械设备,并且营造良好的种植环境,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在农业发展中,农业植保技术进行了全方位创新,并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为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融入提供了良好背景。我国各地区已经全面实施重点试验区以及农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方面,仍需重视农业植保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空间。

一、农业植保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保证农产品质量,实现高产和经济增长目标,已经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农业植保技术合理应用的情况下,不光可以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也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现阶段,农业种植中合理应用抗病虫良种,调整农作物播种期,重视后期深耕改土,并且选择合适的田间管理以及施肥用水策略,可以达到持续发展目标。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制定完善的农业植保技术应用方案,不光可以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对于绿色农业发展同样有着推动效果。

二、农业植保技术应用遇到的挑战

(一)作业面相对狭窄

在农业植保作业过程中,可以提升农作物整体覆盖率,并且实现病虫害防治。对于水稻、小麦以及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农业植保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对于部分地区来讲,选择范围相对较小,农作物植保类型不够全面,因此仍需对技术进行革新。例如,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选择的农业植保技术,无法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影响了最终产量。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目前应用的各种植保技术,技术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需要进行持续创新[1]。

(二)技术应用理念遇到的挑战

为了提升农业种植产量,需要重视新农技的推广。部分农户缺少对新农技的了解,再加上地域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农业发展速度。例如,在无人机植保技术应用中,只有少部分地区使用,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很多农户认为农业植保技术,只是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没有认识到新技术的价值。在实践角度来看,农业植保技术不光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空间,同时也能针对翻地技术和水肥管理技术进行更新。在未来发展中,只有深化对植保技术的认知,并且扩大应用范围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也能体现农业植保技术的价值。

三、农业植保技术应用和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策略

在农业植保技术应用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以农业种植现状出发,关注生物、化学以及综合等多个层面,更新现有的植保理念,对植保范围进行逐渐更新,丰富现有的技术体系,才能保证农作物持续生长,实现丰收丰产的目的。

(一)农业技术

在新的农业技术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无病种苗技术,做好农作物选品,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目标。在农业种植工作开展时,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重点考虑土壤和气候条件,尽量以本地种子为主,提升种子的适应能力,保证农作物的最终品质 [2]。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各类因素进行统计,关注种子的自身特性,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提升农作物产量。为了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以及成活率,需要对种子进行高温消毒以及晾晒,还需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杀菌,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理想目标。

(二)物理防治工作

物理防治可以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在实践工作开展时,需要重点推广防虫网覆盖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为,利用网眼的防虫设施,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治虫害繁殖的情况。防虫网覆盖技术使用中,不会对农作物产生任何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良好。在一般种植和栽培期间,种植人员需要进行整体布局,根据地形选择合适的布置区域,阻断病虫害的传播,避免虫害快速繁殖,达到保护农作物的理想目的。另外,将此项技术合理融入,可以对空气流动产生阻隔效果,实现热量合理控制,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防虫网并且设置出风口,避免温度过高等情况,温度控制比较灵活,可以改善种植区域内的温湿条件。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蚜虫和白粉虱,在玉米等多种农作物种植中,可以进行合理应用[3]。

在物理防治技术中,光诱技术也是主要的防治内容,可以通过捕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在玉米螟和水稻稻飞虱防治方面效果良好。在灯诱防治技术使用中,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并且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光振式杀虫灯在农业种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灯具通过调节声音和灯光,对害虫进行集中诱杀。光诱技术优势明显,可以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对附近周边生态进行保护,达到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标。最后,还可以通过色诱技术,通过黄板对害虫进行集中诱杀。对于一些茶园以及蔬菜种植基地,可以通过此种方法防止病虫害的威胁。色诱技术主要通过成虫趋光特性,完成病虫害防治的目标,助力农业持续发展。

(三)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主要通过生物制剂以及虫害的天敌,减少病虫害的数量,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标。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多效唑和赤霉素,结合农作物所需,调节合适的剂量,达到病虫害防治目标。在生物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了解具体配比以及使用量,尽量减少激素类生物制剂的使用,避免出现污染问题。

(四)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传感器等技术,建立智能监测系统,实现 24 小时远程监控,通过参数分析方法,了解种植环境以及有害物质信息,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在智能技术应用时,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增加农作物产量。现代监测技术使用中,可以打造完善的预警体系,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状态,制定合理的植保方案。另外,在智能技术使用中,可以实现气候环境的调节,重点分析水文条件,观测病虫害出现的规模以及时间,对于预警和开展植保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五)无人机技术

在现有的农业植保技术中,无人机技术应用范围较广,可以通过无人机完成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在无人机植保技术使用中,可以控制药物用量,在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同时,控制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在无人机技术使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环境因素,在恶劣天气环境下无法作业,过于潮湿的天气也会影响药物的效果。无人机可以满足大面积作业需求,对于病虫害较为严重的情况,可以通过无人机作业方法,实现一举多得的防治目的。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需要加强关于无人机植保方面的研究,将新技术的作用最大化,助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业种植来讲,需要做好植保工作,对于新技术以及新设备进行推广,提升农业生产的精准度,确保各种工作方案的落实。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需要构建完善的农业植保体系,重视无人机植保技术的推广,提升农业基础生产服务能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参考文献:

[1] 梁俊杰 . 农业植保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J]. 种子科技 ,2025,43(12):153-155.

[2] 郭法成 . 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病虫害防治研究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01):197-199.

[3] 孔祥锋 , 董敏 , 王猛 . 农业植保技术推广方法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 [J]. 棉花科学 ,2023,45(0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