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植”此青绿:幼儿植物生长追踪探索行动

作者

陆静芬

太仓市沙溪镇白云幼教中心 215421

本文以“植物生长追踪探索活动”为题话题,详细阐述了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植物种植、生长追踪及记录的全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观察、记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从活动价值、活动准备、实施过程、教育价值及反思与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参考。

一、“ 植” 此青绿——植物生长追踪探索行动的价值

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关键时期,其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周围环境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探究热情。植物,作为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丰富多样的形态、色彩,以及独特的生长变化过程,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种植区成为幼儿频繁驻足、观察与探索的场所。幼儿们会饶有兴致地凑近观察植物叶片的纹理、形状,花朵的色彩、结构,还会对植物从种子萌发、破土而出,到逐渐长大、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充满好奇,不断追问“植物是怎么长大的”“为什么叶子形状不一样”等问题。

基于幼儿这种强烈的兴趣倾向和认知需求,我们精心策划“植物生长追踪与记录主题活动”。此活动旨在为幼儿搭建一个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平台。

二、“ 植” 此青绿——探索之间孩子们能获得什么?

丰富青绿认知

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如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充分了解植物生长所历经的基本过程,其中涵盖了发芽、长叶、开花以及结果等关键阶段。知晓植物生长必须依赖阳光、水分、空气还有土壤等一些基本条件,建立对自然生命的基本认知。在种植中会产生疑问(如“为什么有的种子长得快”),并通过观察、尝试(如调整浇水次数)主动寻找答案,培养初步的探究精神和逻辑思维。

㈡参与青绿成长

在参与播种、浇水、松土等操作中,能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在一系列的观察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令其能够仔细观察并及时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出现的细微变化,并学会运用简单的符号、形象的图画或者具体的数字等多种方式,来记录植物生长的实际情况,提高幼儿逻辑思维以及表达能力。

㈢感受青绿奇妙

每天照顾植物(浇水、除草),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生命的影响,逐渐形成责任意识。集体种植时,孩子们需要分工协作(如有的负责浇水、有的负责记录生长情况),学会与人配合和分享快乐。见证植物从种子到成熟的完整过程,能让孩子感受生命的奇妙,萌发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幼儿在探索这一过程当中,切实体验到科学所具备的乐趣 [1]。

三、“ 植” 此青绿——启动植物生长追踪探索行动

与植物种子亲密接触

根据季节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植物种子。幼儿要通过看一看、用手摸一摸、凑近闻一闻等方法,去观察种子所呈现出的形状、颜色、大小以及气味等具体特征。在幼儿进行观察的这一过程里,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展开比较,提问:“看看你们手中握着的种子,它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以此鼓励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发言,去分享各自所发现的内容。在这之后,教师会通过展示图片并且详细讲解的形式,向幼儿介绍不同种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和它们相对应的植物,目的是帮助幼儿建立起种子与植物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㈡优化种植前引导

在引导幼儿选择种子和土壤环节,教师可以增加更多互动性。比如,准备几个透明小容器,分别装入不同质地的土壤(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让幼儿亲手触摸、感受土壤颗粒粗细、湿度差异,同时提问:“摸起来干干沙沙的土,和湿湿黏黏的土,你们觉得哪种更适合种子睡觉呀?”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并分享想法,教师再结合简单易懂的比喻解释不同土壤特性对种子生长的影响,像“沙质土就像松松的小床,水容易流走;黏质土像紧紧的黏土等。让孩子初步了解不同的植物适合种植不同的土壤,以此让植物获得更好地生长。

㈢种植探索行动

选择种植容器和土壤:教师带领幼儿来到种植区,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种植容器,并介绍不同土壤的特点和用途。随后幼儿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之下,把适量的土壤装填进那所选择的种植容器当中;而在播种环节,先是由教师将播种的方法进行示范展示,借助小铲子在土壤里挖掘出一个小小的坑洞之后,把种子放置于该坑洞当中,再轻轻地为其覆盖上一层薄薄的土壤,紧接着幼儿以分组的形式开展播种操作,每个小组当中的幼儿轮流参与这一操作过程,以此来充分体验播种所带来的乐趣。

㈣深化植物生长追踪行动

在植物生长追踪与记录中,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制定观察计划,并开展观察与记录活动,这一过程对幼儿的能力发展具有多方面意义。

⒈共同制定观察计划的价值与过程。第一,激发幼儿主动性与参与感。教师通过引导性问题(如“我们要观察植物的哪些方面?),鼓励幼儿主动思考并发表想法。观察时间(早晚入园离园时)、内容(发芽、叶子、茎的变化)及记录方式(图画、符号、数字结合),都是其自主思考的结果,这能让幼儿更积极地投入后续观察活动。第二,培养规划与合作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幼儿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他人的想法,最终达成共识形成计划。这一过程锻炼了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也让他们初步理解“规划”的意义,即提前思考做事的步骤和方法。

⒉观察与记录环节的实施与作用

第一,增强观察的细致程度与科学性。幼儿依据计划每日展开观察,利用放大镜去观察细微之处、拿直尺测量植物高度,这种借助工具辅助的观察形式,可以使他们更精确地捕捉到植物的变化,培养其细致观察的习惯以及科学探究的理念。第二,可以强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经验的相互分享。教师鼓励幼儿用简洁的话语描述自己的发现(比如“向日葵发芽了,长出了两片小嫩叶”),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还能够从同伴的描述里获取全新的观察视角和信息,达成经验的共享与互补。第三,对幼儿记录能力与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运用图画、符号、数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这是幼儿把观察到的具体信息转变成抽象符号的一个过程,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记录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多种形式来梳理并展现自己的发现。经由教师引导的共同规划与实际观察活动,幼儿在植物生长跟踪活动中,不光收获了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更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观察记录等多个方面的能力上实现了综合发展[2]。

“植物生长追踪探索活动,” 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科学实践平台。对幼儿来说,这样的活动不是枯燥的知识学习,通过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幼儿在科学知识、观察记录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以及语言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小东。快乐生活视域下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研究 [J].2024(1):7-9.

[2] 张连连 . 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 [J]. 幸福家庭 ,2023(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