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主题的教学实践与探究浅析菊香主题教学活动的经验与启示
曾杨洋
泉州市丰泽区城东实验幼儿园 362000
引言:课程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且广泛被教师应用到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对数次课程活动观察记录的总结分析,我发现,课程活动的素材要贴近幼儿的兴趣爱好、贴近幼儿的一日生活才能有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故我在此次活动中选取了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且种植区域中茁壮生长着的菊花作为活动素材,并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将幼儿沟通探索的过程以及幼儿精心制作的作品一一记录。
一、科学引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此次课程活动的主题是帮助幼儿探索生活中的中草药,我以自己水杯中泡着的菊花茶为引入,“老师每天的茶杯里装了什么”、“老师为什么要喝菊花茶”。小朋友们开始三言两句地讨论了起来。有的小朋友从药用价值的角度出发,联想到妈妈嗓子不舒服的时候要泡菊花茶、奶奶上火的时候也要喝菊花茶,所以推出老师是因为上火才喝菊花茶。有的小朋友则注意到了菊花的美学价值,他们觉得菊花在水杯中舒展着花瓣的样子十分好看,水杯因为泡了菊花茶的原因而变得更加美观了。孩子们的耳语间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菊花作为喜闻乐见的花卉,贴近生活,亲切自然,从而成功引发了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激发了孩子们的自发讨论。它形成了儿童的兴趣发生点,成为了课程活动中可展开的活动素材,为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尊重儿童为探索主角的主体价值,在发现儿童兴趣发生点的基础之上,带领着孩子们进入了探索的第二个阶段。
二、细致观察,引导幼儿收集信息
幼儿带着对菊花浓厚的兴趣随老师共同步入了下一个探索阶段。在该阶段,老师在周末将此次活动的内容提前告知了幼儿的家长,说明了要求家长配合、与孩子一同搜集菊花相关知识的用意。周末过后,我发现幼儿对于菊花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加深,他们兴高采烈地分享着自己对于菊花的新认识,而我也将这些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做成了菊花知识调查表。通过收集的菊花知识,孩子们了解到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且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花中隐士,而且也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通过直观的课件展示或者视频介绍的方式为幼儿传递与菊花有关的信息,而是主动引导幼儿与家长进行沟通,从家长的分享中获取生活化的信息。我也发现,家长在这个环节配合得非常好,他们有的选取了与菊花相关的诗句告知幼儿菊花的文学价值,有的带幼儿去药店看了干菊花,让幼儿明白了菊花的药用价值。
这个过程进一步延续和加强了儿童对菊花这一素材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在课堂外自主了解、吸收相关知识。同时,幼儿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了氛围热烈的交流和互动,完成了幼儿对新知识的扩展和吸收,自然地过渡到与实践结合的教学阶段。
三、亲自实践,增加幼儿活动体验感
此时,在幼儿大脑中已经有了一定有关菊花的知识储备,孩子们对于品尝菊花也产生了兴趣。我带领幼儿来到园内的种植区,幼儿们开始采摘菊花,并把一朵朵菊花在盆中洗干净。“菊花可以直接泡着喝吗?”对此,我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轩轩,你可以试试呀”。在我的鼓励下,幼儿将自己喜欢的菊花冲泡,可冲泡好之后的菊花茶却并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太苦了!”“没有老师水杯里的菊花茶好喝”
老师趁机提问:“那么,我们如何让菊花茶变得更加好喝呢?”有的小朋友说:“我妈妈说盐是调味的底料,炒菜的时候如果不加盐,饭菜就会很难吃,所以我们可以在菊花茶中加盐。”有的小朋友说:“我觉得老师水杯里的菊花茶是甜的,我们可以放冰糖。”“不对,老师的菊花茶中还有枸杞,我们还要加枸杞。”“我觉得加蜂蜜更好,我的妈妈给我做的蜂蜜柠檬水特好喝。”
小朋友们一言一语探讨着如何让菊花茶变得更好喝的奥秘,我看着他们认真的神情,主动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冲泡菊花茶。就这样,小朋友们将准备好的盐巴、蜂蜜、枸杞、冰糖作为菊花的伴侣放在水杯中。
接下来就到了最重要的品尝环节,这个环节我以投票的方式作为评比标准。小朋友们认真品尝着自己冲泡好的菊花茶,并且进行投票,最终冰糖菊花枸杞茶以 19 票的票数被推选为最好喝的菊花茶。此时我们的泓达小宝贝还提议将好喝的菊花茶一起与中二班的小朋友还有老师们一起分享。看着小朋友们你一口我一口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菊花茶,我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这一阶段,我将实践引入教学,通过鼓励幼儿亲自冲泡、品尝菊花茶的方式,促使孩子们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教师用问题作为引导,使幼儿作为探索的主角,积极探讨、动手尝试、主动分享,除了帮助幼儿习得生活知识、科学知识,更在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社会化品质。
四、深度延展,探索幼儿内心世界
在品尝了美味的菊花茶之后,小朋友们在你一眼我一语的环节中开启了茶话会。他们的注意力从菊花茶转到了种植区低着“脑袋”的菊花身上。“太阳这么大,菊花会不会也很热?”“我们摘了这么多菊花,菊花妈妈会不会伤心难过?”“菊花被我们泡水之后还能不能再开花了呢?”
小朋友们的问题充满童真,却也引发我的思考。关于菊花的课程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小朋友们对于自然奥秘的追问以及对于生命的呵护却并没有结束。在这一阶段,需要以另一种形式的实践,承接和延展幼儿对菊花的思考。
于是,为了帮助小朋友们留住菊花的最美回忆,也为了进一步延伸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决定开展一场“留住最美的样子”菊花艺术展。小朋友有的将菊花盛开的样子画在了画纸上,有的将还没用完的菊花做成了标本,定格了菊花的美丽。在他们五彩斑斓的画纸上,我看到了幼儿思维和想象力的无限延展,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这一阶段的教学是课程活动在菊花这一素材上的扩展延伸。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实践和讨论,幼儿借由菊花感受了自然事物的趣味,并由此拓展出对生命的探讨。这固然体现了幼儿丰富和柔软的内心世界,也表明合理的素材选择和课程组织能促进幼儿的深度思考和思维转变。同时,也表现出课程活动设计中,最后一环应给予自由的表达形式,使幼儿能够充分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延展思考,借此完成对课程主题的收束和升华。
结语:《幼儿活动纲要》指出,活动的开展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在此次“悠悠菊香 乐享奇趣”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幼儿对于感兴趣事物旺盛的探索欲和细致的观察力,也感受到了孩子们从品味菊花茶到呵护生命成长的思维转变,也认识到了生活即教育的本质。在未来的课程活动中,我将继续贯彻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 佳 奇 . 生 活 教 育 理 念 对 幼 儿 活 动 的 实 践 指 导 [J]. 新 教育 ,2020,17:76.
[2] 陈雪晴 . 浅谈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实施 [J]. 求知导刊 ,2020,02:62-63.
[3] 朱韵蒙 . 将生活教育理论渗透在幼儿活动中 [J]. 小学科学 ( 教师版 ),2019,05:151.
[4] 郑雪红 . 让幼儿活动区游戏走向生活化 [J]. 黑河教育 ,2018,03:74-75.
作者简介:曾杨洋,性别,女,民族 汉,籍贯,福建,出生年月,1994.02,学历,本科,职称,二级教师署名单位所在省市 ,福建省泉州市,单位邮编 ,研究方向 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