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协同机制研究
张心仪
重庆益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璧山分公司 402760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其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可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企业治理效能与核心竞争力。但当前两者融合存在党建与业务“两张皮”、人力资源开发中党建引领不足、考核激励机制协同性欠缺等问题。为此,本文深入研究两者协同机制,分析内在联系与逻辑,找出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为国企实现两者深度融合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协同逻辑
2.1 国企基层党组织的职能与作用
国企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肩负政治引领、组织凝聚与监督保障三重职能。政治引领方面,需确保企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员工“四个意识”,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例如通过理论学习与政策传导,引导企业战略契合国家发展大局,为改革发展筑牢政治根基。组织凝聚职能体现在通过党组织活动(如党员示范岗、支部共建)团结员工,营造协同文化,将个体力量整合为推动生产经营的合力。监督保障职能则要求对企业“三重一大”决策、资产运营等实施合规监督,防范腐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企业健康发展。
2.2 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目标
人力资源开发以“激活人才效能”为核心,聚焦人才培育、选拔任用、职业发展与激励机制四大维度。人才培育通过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如技术岗技能升级、管理岗领导力开发)提升员工能力,匹配企业战略需求;选拔任用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以能力素质模型为基准,实现“人岗适配”,例如在新兴业务板块选拔复合型人才推动创新。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双通道晋升机制(管理序列与专业序列)为员工明确成长路径,激发长期奋斗动力;激励机制则通过绩效挂钩、荣誉表彰等方式,将个人贡献与企业效益绑定,形成“创新有回报、担当有激励”的导向。
2.3 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协同理论依据
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协同逻辑源于“党管人才”原则与组织行为学理论。“党管人才”原则要求党组织统筹人才战略,将政治标准纳入人才选拔、培育全过程。组织行为学理论则揭示:党建通过塑造组织文化(如国企担当精神)与领导行为(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影响员工价值观,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薪酬考核等工具规范员工行为,二者形成“价值引领—行为驱动”的闭环。从协同路径看,党建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方向指引(如将“忠诚干净担当”纳入人才标准),人力资源开发为党建提供实践载体(如通过人才培养成果检验党建实效),最终实现政治优势与管理效能的有机统一,共同服务于国企治理能力提升与核心竞争力构建。
三、当前协同机制的问题分析
3.1 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现象
在部分国企中,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党建工作往往被视为一项独立的任务,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的结合,导致党建工作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其引领和保障作用。这种“两张皮”现象的存在,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还降低了员工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效能。
3.2 人力资源开发中党建引领弱化
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党建引领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人才培育体系缺乏政治引领,培训内容主要侧重于业务技能的提升,忽视了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导致员工的政治素质和职业操守与企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在人才选拔与任用过程中,未能充分体现党建工作的要求,对员工的政治表现和党性修养考察不够严格,使得一些政治素质不高的人员进入关键岗位,影响了企业的政治生态和发展质量。
3.3 考核激励机制的协同不足
当前,许多国企的考核激励机制存在协同不足的问题。党建工作考核与业务考核相互独立,考核指标缺乏关联性和互补性,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励机制也未能充分体现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协同性,对在党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员工参与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挂钩不够紧密,无法充分发挥考核激励的导向作用,制约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协同机制优化路径
4.1 强化党建引领人力资源规划
党建引领是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协同发展的核心。国企应将党建工作纳入人力资源规划的全过程,确保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党建工作要求相契合。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和方向,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人才发展战略。具体而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党建工作要求,合理规划人才的数量、结构和层次,加强对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同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人力资源规划,通过开展党性修养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提升员工的政治素质和职业操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4.2 构建“党建 + 人才培育”双向体系
构建“党建 + 人才培育”双向体系,是实现党建与人力资源开发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将党建工作融入人才培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员工向党员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在培训内容上,要增加党建理论、党性修养等方面的课程,提高员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培育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党务干部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党建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同时要注重从优秀人才中选拔培养党务干部,优化党务干部队伍结构,为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4.3 完善党建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
完善党建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党建与人力资源开发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与业务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将党建工作指标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考核标准和权重,确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在激励机制方面,要对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等挂钩,充分发挥考核激励的导向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五、结论与展望
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协同发展是提升企业治理效能的关键,二者通过党建的政治引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践支撑形成互补。当前融合中存在“两张皮”、引领弱化、激励不足等问题,需通过强化党建引领规划、构建“党建 + 人才培育”体系、完善绩效挂钩机制实现深度融合。未来,随着国企改革深化,需加强理论创新与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更高效的协同路径,提升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国企实现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古莉 .“ 五个推进” 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J]. 企业文明 ,2025,(05):26-27.
[2] 张道道 . 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基层党建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J]. 四川劳动保障 ,2025,(09):101.
[3] 代 石 磊 . 加 强 基 层 党 组 织 领 导 企 业 基 层 治 理 工 作 [J]. 国企 ,2025,(08):37-39.